教育史上的今天10月10日

2007年10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会见通用汽车公司北美研发中心执行总监Alan Taub先生。

2006年10月10日~1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郭向远率评估督导组赴重庆、四川就《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督导。

2005年10月10日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各方分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10所院校与美国加州大学系统交流合作备忘录”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合作备忘录”。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了各方代表,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了签字仪式。

2005年10月10日~14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赴四川省茂县等县就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以及实施“两免一补”工作进行调研,并考察了部分中小学校。

2003年10月10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2000年10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中非合作论坛"教育、科技与卫生合作研讨会上宣布,中国将逐步增加向非洲国家提供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特别是研究生学位的名额,为非洲国家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进一步发展与非洲国家在教育上的交流与合作。

1999年10月10日北京商业银行与清华大学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商业银行向清华大学提供10亿元贷款额度,并向该校捐赠100万元,设立“清华大学京行奖学金”。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北京商业银行银长阎冰竹、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1995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共同建设同济大学的意见。

1994年10月10日~13日全国部分省市"普九"工作汇报会在长春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9省市的代表汇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情况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并就如何突破难点,进一步推进"普九"工作进行研讨。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会上宣布,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3年10月10日~15日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委员们对国家教委直属高校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90年代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咨询意见。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就当前教育战线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意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1990年10月10日中央国家机关44个部门的教育司局长聚会,交流各部门制订教育事业“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设想,以及“七五”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提出为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要做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工作。

△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试行草案)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草案)。

1989年10月10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前夕,邓小平给全国少先队组织题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经国家档案局同意,李铁映主任签署国家教委第6号令,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1988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成新一届委员会:何东昌任主任委员,张光斗、胡绳、周光召、朱开轩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是丁石孙、干福熹、马祖光、王淑文、方福康、卢永根、石美鑫、史维祥、冯康、朱光亚、朱德熙、任新民、刘国光、汝信、曲钦岳、李未、李学勤、李国豪、吴本厦、吴阶平、何康、张文奇、陈敏章、季羡林、邹承鲁、赵鹏大、韩怀智、高景德、郭树言、唐敖庆、涂光炽、黄达、黄维垣、阎龙飞、康振黄、黄培炎、谢希德、路甬祥、潘际銮、潘家铮、戴传曾。秘书长由朱开轩兼任。学位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组织学位授予权的审核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检查、监督等。

1988年10月10日~14日国家教委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上海市联合召开了轻微犯罪青少年学生教育国际研讨会。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16人和英国、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等6个国家的14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辛白出席了会议。会议就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不良心理结构及其原因分析等作了广泛的研讨。

1987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颁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的通知》。

1987年10月10日~14日国家教委在京召开出国留学人员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分析了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意见。

1987年10月上旬中国小学教师代表团一行6人,到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访问。代表团主要成员由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河北和内蒙古的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组成。访朝期间,朝鲜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尚设接见了代表团。

1985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统由国家教委主管的通知》。

更多

查询其他日期

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七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九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十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中国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孔丘 孟轲 荀况 董仲舒 程颢 程颐 朱熹 颜元 戴震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中国近代教育名人

  蔡元培 陈嘉庚 张伯苓 徐特立 黄炎培 陶行知 胡适 晏阳初 杨贤江

  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

  吴玉章 陈鹤琴 吴贻芳 叶圣陶 董纯才 段力佩 斯霞

  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