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日 由教育部、美国国务院、美国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首次中美副部级教育磋商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此次磋商会旨在落实两国教育部于2006年签署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中关于建立定期高层磋商机制的内容。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赴美出席了会议。美国教育部部长斯佩林斯会见并宴请了章新胜副部长。
2007年4月2日―8日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赴河南省进行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
2006年4月2日~13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率团访问英国和爱尔兰。访英期间,赵沁平与英国教育技能国务大臣Bill Rammell先生进行了中英第二次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访爱期间,赵沁平会见了爱尔兰教育科学部副部长 Sile de Valera,听取了关于爱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等发展情况的介绍。
2004年4月2日~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赴黑龙江省考察农村教育工作。
2002年4月2日部分行业系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北京会见应邀来访的塞舌尔教育部长丹尼?福尔,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教育合作和交流交换了意见。??
△教育部公布备案的第二批高等职业学校名单。
△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信息产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1996年4月2日国家教委印发《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
1996年4月2~6日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议讨论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教材建设和“注册视听生”、“专升本”教育试点及法规建设等工作。7月10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了《会议纪要》。
1996年4月2~9日国家教委在北京举办第二期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研讨班。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及部分省、市、自治区、中央部委的200人参加研讨。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作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报告。
1995年4月3日国家教委在清华大学举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著名科学家卢嘉锡等13名专家学者登台演讲。此前,3月11日已举行首场演讲,1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理工农医等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作报告。
1993年4月2日教育系统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深圳市举行。会议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党的十四大报告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研究加快教育系统组织、人事工作改革步伐等问题。
△国家教委撰写悼念王震副主席的文章,《光明日报》在第三版刊登,题目是《尊师重教的光辉典范――深切怀念敬爱的王震同志》。
1991年4月2日上午,国家教委和中央宣传部联合召开中国教育报出刊一千期座谈会。国家教委副主任滕藤和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李彦出席。下午,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和首都部分大、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代表座谈,庆祝中国教育报出刊一千期。
△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主持召开高校“863”专家委员会成员和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部分成员参加的高技术研究工作座谈会。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1991年暂停招生的通知》。
△国家教委与日本船舶振兴会关于设立“?G川良――优秀青年教育基金”协议书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何东昌和?G川良――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并签署了协议书。根据协议,将在中国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等5所高校设立基金,以资助这5所大学培养人文、社会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在校生或毕业研究生。
1990年4月2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1990年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招生的通知》和《关于开办新疆班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通知》。
1989年4月2日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揭晓。
1987年4月2日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接见中国少年报记者,针对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发表谈话,提倡中小学生集体远足。他说,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都不能限于坐在课堂里上课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远足就是其中一个好活动,城市学生尤其需要远足。
△国家教委在京召开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到1987年3月止,在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个。它们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80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多个。
1986年4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关于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国电大校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7日)。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电大教材管理工作的几项暂行规定》和《关于改进电大考试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6月10日国家教委批转了这两个文件。
一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二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三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四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五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六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七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八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九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十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十一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十二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孔丘 孟轲 荀况 董仲舒 程颢 程颐 朱熹 颜元 戴震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中国近代教育名人
蔡元培 陈嘉庚 张伯苓 徐特立 黄炎培 陶行知 胡适 晏阳初 杨贤江
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
吴玉章 陈鹤琴 吴贻芳 叶圣陶 董纯才 段力佩 斯霞
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