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上的今天1月16日

2008年1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议指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ll工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会议同意进行“2ll工程”三期建设,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

2006年1月16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

2004年1月16日中央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在会上讲话,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

△教育部部长周济礼节性会见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率领的访华团一行。

2003年1月16日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02年普通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全面分析了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并对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和提倡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2000年1月16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在太原 举行。会议就2000年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工作原则、要求、内容及进度安排提出具体实施意见。2000年各省高考录取率将超过30%。

1998年1月16日国家教委1998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会上对1997年和5年来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1998年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工作重点作了说明。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至立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周远清也分别就当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讲话。

1998年1月16日~18日1998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举行。1998年全国415所普通高等学校、330所科研机构、7所党校及解放军系统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共计划招收硕士生5.8万人。全国报名总人数为27.4万人,再创历史最高纪录,比1997年增长13.1%。

1996年1月16日国家教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报送《关于进一步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改进妇女受教育状况的报告》。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香港设宴欢迎内地教育代表团到港参加邵逸夫先生捐款活动。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天保在致词中说: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为促进教育发展,加速人才培养,做出了宝贵贡献。邵逸夫先生通过国家教委向各地提供的教育捐款已超过10亿港元,援助的项目达720多个。

1995年1月16日国家教委召开1995年教育工作电话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教育工作,部署1995年8项主要工作任务,公布了全国首批通过“两基”评估验收的554个县市(区)名单。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会上做工作报告,并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发表看法。1月18日,《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了朱开轩的报告和国家教委公布的554个县、市(区)的名单。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的通知》。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批准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科点的通知》。

1991年1月16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申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办学宗旨和教学组织管理问题的通知》。

1990年1月16日~20日国家教委1990年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础教育工作,并部署了1990年的教育工作。

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报告。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家副主席王震与出席会议的代表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问题进行了座谈。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教育要为培养合格人才作贡献,李鹏在讲话中要求大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1989年1月16日全国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在会上重申,凡按国家任务招收入学的本届高校毕业生,只要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国家均负责安排工作,但分配的方法将进行改革。

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与华北教育管理干部中心联合举办的考试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学。

1985年1月16日教育部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正式成立审计室。在业务方面,审计室接受国家审计署的指导。

△教育部组织专利教育考察团到法国、西德、瑞士考察专利人才的培养和高等学校在培养专利人才中的作用(~2月10日)。

更多

查询其他日期

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七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九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十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中国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孔丘 孟轲 荀况 董仲舒 程颢 程颐 朱熹 颜元 戴震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中国近代教育名人

  蔡元培 陈嘉庚 张伯苓 徐特立 黄炎培 陶行知 胡适 晏阳初 杨贤江

  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

  吴玉章 陈鹤琴 吴贻芳 叶圣陶 董纯才 段力佩 斯霞

  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