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上的今天2月12日

2007年2月12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和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换届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年2月12日教育部召开2004年推进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 、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对全国成人高校招生时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招生统一入学考试时间为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录取的新生于第二年春季入学。

2004年2月12日~14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济交流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2003年2月12日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向新闻界介绍本届委员会在教育立法、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柳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农村义务教育仍面临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区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等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十分紧张。他吁请舆论界关注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发出《关于简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审批手续的通知》。

2001年2月12日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在南京签署共同重点建设东南大学的协议,促进东南大学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江苏省副省长王岷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在协议书上签字。

△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七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名单》、《全国第四批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县(市)名单》。

△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出《关于2001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印发《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的通知》。

200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同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讨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关精神。并作出决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学前后,立即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开展一次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普遍开展一次师德教育和师风大检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

1998年2月12日由全国教育工会组织评选的10名“全国师德标兵”产生,田沛发、刘让贤、黄静华、魏书生、韩晓悟、李红兰、孜来?吾甫尔、孙维刚、王树国、王舫10人当选。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安出席评选会并讲话。

1998年2月12日~13日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至立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进行调研,并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交换了意见。

1996年2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向沈元、娄成后、宋涛三位老教授拜年,并到中央民族大学,视察了建设中的青年教工宿舍。同日,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副主任柳斌也分别看望了在京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

△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的通知》。

1990年2月12日国家教委发出“《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实施情况检查结果公报。”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

△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湾省学生的通知》。

△中国、挪威两国专家在北京举行了远距离教育交流会。

1990年2月12日~15日《亚洲、太平洋地区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公约》成员国参加的委员会在泰国曼谷召开首次会议。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忠烈当选为该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89年2月12日~16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召开教育问题研讨会。

1989年2月12日~17日国家教委1989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发展和改革教育事业战略决策的有关问题,部署1989年的工作。李铁映作了题为《振奋精神,把教育搞上去》的总结讲话。

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教委据此制定了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系列规章制度。此后,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不断扩大。

更多

查询其他日期

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七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九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十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中国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孔丘 孟轲 荀况 董仲舒 程颢 程颐 朱熹 颜元 戴震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中国近代教育名人

  蔡元培 陈嘉庚 张伯苓 徐特立 黄炎培 陶行知 胡适 晏阳初 杨贤江

  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

  吴玉章 陈鹤琴 吴贻芳 叶圣陶 董纯才 段力佩 斯霞

  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