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8年大事件 1908年大事记 1908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908年史志

    记录公元1908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清


    美国国会通过庚款办学提案

    光绪三十二年(1906),曾在中国从事传教、经商达三十年的美国人史密斯,面谒美国总统罗斯福,力陈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退还中国,用来培植中国留学生,会获得极大的好处。次年(1907)史密斯写的《今日的中国与美国》一书出版,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美国在中国的机会与责任”,极力鼓吹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是“当务之急”,不可忽视。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竭力赞助史密斯,在其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说:“如果美国在三十年以前,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个国家来,使这潮流扩大,那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与最巧妙的方式,而控制中国的发展,使用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詹姆士还对于日本、欧洲已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表示十分焦急。他的结论是:“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便只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收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支配,是比军旗更为可靠。”他们的建议得到美国一批议员的支持,他们共同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退还大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经费。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二十六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这个议案,并决定从决定(1909)起,逐年拨款资助中国派留美学生。

    预备立宪公会请速开国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湖南绅士熊范舆首先上书请开国会。随后,雷光宇以全湘士民名义上书,预备立宪公会成员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福诜专折上奏,皆力陈开国会之必要。一时间,国会总量成社会热门话题。立宪派多主张于两三年内即开国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张謇以预备立宪公会名义,致函湖南宪政公会、湖北宪政筹备会、广东自治会及河南、直隶、山西、安徽、四川、贵州等省立宪派头面人物,商约齐集北京,恳请清政府速开国会。六月初,预备立宪公会会长郑孝胥、副会长张謇、汤寿潜等又两次发出请开国会电,谓“今日时局,外忧内患,乘机并发,必有旋乾转坤之举,使举国人心思耳目,皆受摄以归于一途,则忧患可以潜弥,富强可以徐图......决开国会,以两年为限”。从此揭开大规模速开国会请愿活动序幕。

    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二十四日,清政府批准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诏令“即着各省督抚迅速举办,实力奉行,自奉到章程之日起,限一年内一律办齐”。《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咨议局通过的议案,需报该省督抚认可,才能生效。如被认为“一、所决事件有轻蔑朝廷情形者;二、有妨碍国家治安者;……‘督抚有权’奏请解散”咨议局。章程颁布后,各省立宪派均忙于张罗咨议局议员选举活动,暂时把请开国会事搁置一边。至宣统元年(1900)秋,各省咨议局先后建立,议长大多为各省绅商教育界较有声望的立宪派人士。

    各省代表赴京请开国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初,预备立宪公会会长郑孝胥、副会长张謇、汤寿潜电请召开国会后,各省绅、商、学界代表纷纷赴京,请速开国会。先是湖南代表到京,催问都察院何以不将雷光宇以全湘士民名义写的请愿书转递清朝廷。随后,河南、江苏、安徽请愿代表联翩而至,一封封请愿书投进都察院。清政府于七月十七日查禁积极鼓动开国会请愿的政愿社,严拿其成员,企图杀一儆百,但京师请愿人员更是络绎不绝。七月中下旬,直隶、京师、八旗代表连日上书。吉林、山东代表接踵进京。在京已递请愿书的各省代表,又联合上书宪政编查馆。此后,山西、浙江代表也到北京,在京山西籍官员驱车乘轿往正阳门车站迎接本省代表,声势颇大,哄动京师。湖广总督陈夔龙、两江总督端方、清驻德公使孙宝琦等也先后上奏清廷,请开国会,或者速定开国会的期限,以免人心沸腾。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七月间,各省绅、商、学界代表、预备立宪公会成员纷纷到京请速开国会,外省部分封疆大吏也具奏附和,清统治者被迫于八月初一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核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九年为期,逐年筹备宪政,期满召开国会的方案,以此平息一浪高过一浪的速开国会请愿。这个大纲的主旨,并不是赋予臣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而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至高无上的君权。在大纲中明文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总揽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率陆海军;亲自裁决对外宣战、媾和、签订条约等外资事项,议院不得议决或参预等等。实质是假立宪之名,强迫国民继续忍受君主专制制度。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病死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以后,自戊戌变法失败即丧失权柄与自由的光绪皇帝,因长期抑郁寡欢,且一直患有痨瘵痼症,病情日趋恶化,终于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心力衰竭而亡。当年九、十月间,慈禧太后亦有咳嗽、肋痛、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无力等症。光绪皇帝病逝之后,慈禧太后开始不思饮食,翌日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醒后,太后自知末日将至,遂急召光绪皇后、监国摄政王,重新发布懿旨,赋予摄政王载沣有裁定政事之权。末刻,慈禧太后死于中海仪鸾殿。

    溥仪登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中旬,光绪皇帝病入膏肓,御医已下“恐将猝脱”诊断。慈禧太后遂于福昌殿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世续、醇亲王载沣商议立嗣。慈禧太后欲立溥仪继嗣,其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张、世怕出现光绪皇后垂帘听政局面,主径立载沣。慈禧太后以为同治、光绪已是兄弟相继,再立载沣,三代均兄弟传承,史无前例,定立溥仪。二十日,正式谕诏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其子溥仪入宫读书。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死于瀛台涵元殿,慈禧太后颁懿旨以溥仪为嗣皇帝。次日,慈禧太后亦病死。二十五日,载沣等定建元年号为宣统。十一月初九日,举行溥仪登基大典。先由载沣抱着在中和殿接受侍卫大臣们叩拜;续而由载沣扶着坐在太和殿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定明年为宣统元年。

    袁世凯罢职回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十八日,清廷颁布谕旨,罢袁世凯职,命其回籍养病。庚子之役后,袁世凯屡获升迁,并通过训练新军,开办军事学堂,使京畿一带六镇新军都控制在他的亲信党徒中,同时袁买通权臣奕劻,巴结慈禧太后,逐渐成为政治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立宪运动声势日涨之时,袁又观测风向,附和立宪。清政府宣示改革官制之后,觊觎内阁副总理地位,企图进一步左右朝政。袁氏所作所为,引起朝廷内守旧派的不满,也深为满族王公贵族的忌恨,溥伟、载沣、载泽、铁良、良弼、善耆等少壮贵胄,更急于削弱袁世凯权势,将国家政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少壮贵胄们便迫不急待地要将坐拥重兵,勾通宫闱的袁世凯锄掉。载沣、载伟、载泽等本欲将袁杀銕,但奕劻、世续、张之洞等军机大臣力言不可,认为如此作法,可能导致北洋军被逼采取行动,祸起萧穑;西方列强也将出面干预。于是,十二月十八日清廷发布谕诏,谓“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命其“回籍养病”。谕诏下发当日早晨,袁氏已知罢斥经过,异常惊恐,怕还有后命,慌忙由张怀芝保驾,微服逃到天津直隶总督杨士骧处。后经奕劻、世续等能风,保其无事,才返京晋见摄政王,“谢恩”辞行。二十二日,袁仓皇出京,先在河南卫辉住数月,后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迁到京汉铁路经过的彰德,购下原天津盐商何炳莹一座别墅,改建扩充,定名养寿园居住。他在园中安设了电报房中,与亲信党徒保持联系,并写下“楼小能容膝、檐高与老树齐,开轩平北疛,翻觉太行”一诗,窥测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清政府颁布《调整户口章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初十日,清政府颁布《调整户口章程》十一章四十条,对全国人口地普查,经一年多调查统计,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六月公布了人口普查结果,当时全国人口为三亿二千零六十一万。

    黄士陵逝世

    黄士陵(1850——1908),安徽黟县人。通六书,工篆刻,兼精绘事。其用西法画彝器图形,尤为艺林珍赏。父已商匜周身刻蚩尤饕餮鱼鸟蛟螭之属, 凡三十馀事,文镂之精,历来著录家所未有,黄为之图,毫发无憾,且尺寸亦不爽累黍,诚绝技也。尝客吴大溦幕中,吴辑十六金符斋古铜印谱,撰集模拓,皆出士陵与尹伯圜手。

    张兆祥逝世

    张兆祥(1852——1908)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妍雅,备极工致,折枝花尤觉秀丽生动。光绪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尝作牡丹图。有百花谱行世。 《韬养斋笔记》、《清朝书画家笔录》、《古今画萃》

    群治学社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主持湖北军队同盟会会务的任重远,因策划刺杀清湖广总督陈夔龙事泄,离鄂入川,军队同盟会活动处于停滞状态。革命党人黄申芗、杨王鹏、钟琦、唐栖支、郭抚宸、邹毓霖等十人经商议,决定将湖北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十一月二十日,黄、杨等在武昌小东门外沙子岭金台茶馆,召开群治学社成立大会。大会发表宣言,通过简单,谓以“研究学识,讲求自治,促睡狮之猛醒,挽既倒之狂澜”为宗旨;规定设社长一人,文书二人,会计一人,庶务一人,评议员若干,组成领导机构。与会者选举钟琦为庶务。该会成立后,一方面在新军中展开反清革命活动,扩充力量,要求成员每人每月介绍二名新同志入社,新人入社须经三名成员介绍,并经派员考察,一方面又在宣统元年(1909)接办了汉口《商务报》,作为群治学社的喉舌,以詹大悲为总主笔,进行宣传活动。

    日轮私运军火案引起交涉

    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初四日,澳门商人柯某购买日本军械,由日轮“二辰丸”私运至澳门九洲洋面,被清舰缉获扣留,并将日本国旗卸下。十三日,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就广东扣留二辰丸一事,向清外务部提出抗议。二月初一日,清外务部复照日本公使,扣留军械,释放二辰丸,对下日旗事道歉,并提议由英国公断,遭日方拒绝。十一日,日公使向清外务部提出道歉、赔款、惩官、释船、收买被扣军械五项要求。十三日,清政府以赔偿损失,鸣炮谢罪了结此事。同日,政闻社徐勤、徐佛苏等人就二辰丸一案召集旅沪粤人开会,倡导抵制日货。十七日,广东各地民众愤于二辰丸一案,群起抵制日货。粤商自治会集众数万人,订当日为国耻日,并调查日本运入货物,不与贸易。上海、广西、香港等地随之发起抵制日货运动。香港中国民众专门组织“振兴国货会”,运动持续八个月,日商遭受重大损失。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把持中国诸多产业的清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扩充,成立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盛任总理。其中汉阳铁厂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光绪十九年(1893)初成时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炉两座。大冶铁矿投产于光绪十七年(1891),原均为官办,筹办费白银五百八十万两,因经营不力,常年亏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招股一百万两白银接办。光绪二十四年(1898),盛宣怀又招股一百万两白银,创建萍乡煤矿局,以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问题。汉冶萍公司成立后,工人总数约八千人,每年产煤六十万吨,铁砂五十万吨,出钢七万吨,但因管理腐败,仍未改变亏损严重的问题。

    同盟会发动马笃山起义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法国殖民当局逐出越南。孙中山临行前,指示黄兴再入钦廉发动起义。黄兴遂同越南华侨中同盟会会员二百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自任司令。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二十五日,他们进入钦州。二十七日,黄兴兵至小峰,遇清军阻击。黄兴诱敌离开阵地后,分三路猛攻,大败清军。三月初二日,革命军进占马笃山,人员增至六百余。革命军在黄兴指挥下,在钦州、廉州及广西上思一带,转战四十余日,屡败清军,“声势日盛”,“清官闻风而慄”。孙中山对此大喜过望,谓“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敌,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但由于革命军孤军深入,又没有建立根据地,且把接济粮弹的希望,寄托于屡诈革命党的清军统领郭人漳。郭人漳再次背约,并攻打革命军。这一切导致革命军军心逐渐逃散,纪律废弛,难于再与清军周旋。黄兴迫不得已遣散革命军,自己则返回越南。

    同盟会发动河口起义

    河口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在镇南关起义同时,孙中山亦筹划在河口起义,以此为依托,以图云南。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孙中山派黄明堂、王和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起义军百余人,开赴云南边境,汇合当地会党,游勇,在孟坝寨设立前敌指挥部,伺机发难。四月初一日凌晨,黄明堂率军向河口发起攻击。清军防营一部闻讯,击毙其管带蔡正钧,起义响应。革命军与反正清军会合,攻占河口。次日,革命军又经过激战,毙清边防副督办王镇邦(玉藩),夺取河口炮台,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布告安民,严申军纪。云南人民久受清政府残酷压榨,纷纷响应起义,清军亦倒戈迎降,革命军“数日内增加至千余人,声势大振”,遂分兵出击。至四月初四日,连克南溪、新街、坝洒,直逼蛮耗、蒙自,队伍扩充到三千余人。初六日,孙中山委任黄兴为云南民军总司令,节制各军,立即赴前线督师。黄兴赶到河口,投诚清军拒不听从调遣,黄明堂,王和顺亦不服其指挥,黄遂于十一日折回河内,拟另组敢死军投入战斗。十三日,黄兴在越南老街遭法警截留,旋被驱逐出境。越南法国殖民当局又应清政府要求,封锁中越边境,阻禁革命党及粮械进入云南,并迫害,驱逐大批旅越革命党人,使河口革命军陷入孤立无援困境。云贵总督锡良在起义爆发后,一面调兵镇压,一面向清政府告急,清政府即派刘春霖帮办云南边防事务,令广西提督龙济光率防营增援,又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陈夔龙接济饷械,四川、贵州地方亦派军往援。革命军与清军在老范寨、泥巴黑、羊子街等地相持二十余日,最后被清军击败。二十七日,清军占领河口。黄明堂率六百余人撤至越南境内,嗣被法国殖民当局勒逼缴械,强行遣散。

    湖北军队同盟会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二十八日,湖北军队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武昌洪山罗公祠召开,秦柄钧为会议主席。众推任重远为总干事,主持会务。为防止泄密,议决不定会章,以同盟会之章规为章规;亦不举领导,以同盟会之领导为领导。入会者有四百余人。军队同盟会创办了《通俗白话报》,由陈少武担任主笔,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十月,任重远等策划刺杀湖广总督陈夔龙,事泄,任重远前往四川,会务无形停滞。

    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陈独秀在芜湖出版《安徽通俗报》,鼓吹民主革命思想,同时与柏文蔚等在芜湖安徽公学联合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岳王会,以崇拜岳飞,实行反清主旨,熊成基、倪映典等加入新军从事革命活动的人,均加入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岳王会成立后,更以在安庆新建的新军为活动对象,加紧发展会员,酝酿武装起义。熊成基在南京炮兵速成学堂毕业后,被调回安庆,继而任新军三十一混成协炮兵队官,加快了起义的准备。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熊成基等计议乘湖北、江苏、安徽新军太湖秋操时,在安庆发难,设立了专门机关,负责起义的筹备和指挥。因范传甲在南京联络新军时走漏风声,安徽巡抚朱家宝加强防范,起义之事暂息。十月二十六日,熊成基、范传甲等乘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病死,清统治集团“辟情震骇”,约集安庆新军革命志士于杨家试馆会议,决定当晚发动起义,众推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由马炮营在安庆城外发难,并预约队官薛哲等在城内接应。晚上九点,炮营士兵斩木为兵,手持桌腿,杀死管带冲出营房。马营士兵随即击伤管带,与炮营会师,并号召步兵响应革命。不久,新军马炮两营,六十一标全标,六十二标第三营,辎重队全队均聚集到义旗下,熊成基率这千余人直扑巡安庆。安徽巡抚朱家宝本已奉命去太湖参加秋操,因得布政使沈曾植急电,知安庆人心浮动,于十月二十六日带兵回安庆戒守。马炮营举事后,薛哲为清兵所制,不敢轻动。起义军于翌日拂晓用炮轰击,硬打猛攻,却因没有内应,清军死守,不得入城。经一昼夜激战,义军伤亡甚重。适时,甭水师提督陈从周率兵轮五艘,发炮摧毁起义军阵地,七营清军亦从太湖逼进起义军。熊成基见腹背受敌,突围退往集贤关、庐州(今合肥)。至庐州东乡时,仅剩三四十人,熊成基被迫解散余部,分头隐遁。熊成基逃往寿州,旋赴日本。安庆马炮营起义是新军起义的开端,失败后遭清军株连杀戮的军人学生不下三百人,范传甲、薛哲等被捕遇害。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