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9年大事件 1909年大事记 1909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909年史志

    记录公元1909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909年-己酉-宣统元年-清


    各省咨议员集议赴京请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宣统元年(1909)初,摄政王载沣又诏示重申“预备立宪”宗旨,命令各省在年内成立咨议局,并开革了几位阻碍立宪的官吏。立宪派人士感到兴奋,纷纷热衷于咨议局议员的选举活动。九月初一日,各省咨议局宣告开会。与此同时,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张謇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书》。极言清政府若不速开国会,将导致众叛亲离,立宪派只能“袖手旁观”,眼看着革命党推翻清王朝。他要求务必缩短预备立宪时间,于宣统三年召开国会,组成责任内阁,准许召开临时国会,并呼吁各省组织起来联合请愿。随后,江苏咨议局致函各省咨议局,请各局推派代表齐集上海,洽商进京请愿问题。十月初,江苏、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十六省咨议局代表五十五人陆续到达上海。十月十五日,代表聚于预备立宪公会事务所,举行“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众推福建咨议局副议长刘崇佑主持会议,前后集会磋商八次,决定组成三十三人的“请愿国会代表团”,举江苏方还、湖南罗杰、奉天刘兴甲及刘崇佑为干事,赴京请愿。

    南社成立

    宣统元年(1909)十月初一日,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先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七日,青年爱国诗人陈去病、吴梅、刘三等十一人在上海愚园聚会,商定成立神交社,倡议社员继承明末复社文人的传统,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并开始酝酿成立南社。起名南社,援引“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当时清王朝的中心在北方,起南社之名,亦有反对北方清政府之意。南社的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主要活动中心在上海。南社成立时,即定下宗旨:直接配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诗文“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宣传推翻封建专制的清王朝,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斗争。南社初建时,有社员十七人,十四人为同盟会会员,后又大都参与编辑革命报刊活动,因此南社有同盟会宣传部的别称。次年,该社出版《南社》杂志,选编社员的作品,每年出二至三集,分诗、词、文录三部分。到辛亥革命前期,南社发展到二百余人,集中了这一时期活动于东南各地的爱国青年文人。南社成员在政治思想上,明确拥护民族革命,反对清王朝统治。在文学上,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翻译文学都有建树,其成员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马君武、周实、宁调元、吴梅都是颇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南社成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及评论,他们都激烈地反对清末文坛上的宋诗派、同光体、汉魏六朝派、中晚唐派、常州词派和桐城派等旧文学,反对当时文坛一度出现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对近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各省咨议局代表在京请愿

    宣统元年(1909)末,各省咨议局代表“请愿国会代表团”组成后,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在上海设宴饯行,要代表“秩然秉礼、输诚而请”,“设不得请,至于三、至于四、至于无尽,诚不已,则请也不已”。十二月,全体代表齐集北京,初六日,代表赴都察院,递上由直隶咨议局议员孙洪伊领衔署名的请愿书,书谓“(开国会事)若更徘待之九年,九年之中,患机叵测”。要求“期以一年之内,召集国会”。代表们还遍谒亲贵大臣,进行游说。书上十余日,清政府下谕诏,仅对请愿之举说了句“具见爱国悃忱,朝廷深为嘉悦”,而以筹备既未完全,国民知识又未划一为由,断然拒绝代表请求,坚持照原定九年期限,循次筹备。

    汪精卫等谋刺摄政王未遂

    宣统元年(1910)十二月十八日,同盟会会员熊成基谋刺从欧洲考察回国的贝勒载洵,事未成而被捕遇害。宣统二年二月中旬,同盟会会员刘恩复、谢英伯、陈自觉、朱述堂、高剑父、程克等在香港组织支那暗杀团,以暗杀清廷要员为目的。同盟会南方支部书记汪精卫自宣统元年后,对支部工作不甚热衷,而孜孜于暗杀活动,认为只有冒险成功,才能“挽回党人的精神”,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宣统二年(1910)春,他致信孙中山、黄兴,写下“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豪言壮语,并不顾孙、黄等人劝阻,执意与黄复生(树中)、喻培伦(云纪)策划炸死宣统皇帝之父摄政王载沣。由于他们的预谋被北京当局侦破,三月初七日,黄复生、汪精卫等被捕,清政府认为杀一二人亦难阻革命,不如慢慢软化,遂判处黄等终身监禁。

    《民呼日报》创刊

    宣统元年(1909)三月二十六日,《民呼日报》创刊。报社社址在山东路望平街一百六十号。该报日出对开四张,在宣传广告上声称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于右任自任报社社长,主要编辑和撰稿人有范光启上海同盟会员(鸿仙)、徐天复(血儿)、吴宗慈、王无生等。该报一创刊,即从揭发清政府官僚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等事实入手,向清王朝发起攻击。该报副刊还发表了大量鼓吹民族革命的慷慨淋漓的旧体诗词。整个报纸言论的激烈程度在当时的报刊中十分突出。因此该报一出版,即遭到反动统治者的忌恨,六月二十九日就被迫停刊。两个月后,于右任利用上海各租界各自为政之机,改在法国驻沪领事馆注册,在原地址又创办了《民吁日报》,宣统元年八月二十日《民吁日报》出了创刊号。于氏在《宣言书》中表达了要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继续挥笔战斗的决心。由于于右任不便出面,该报先后由朱少屏、范光启、景耀月、王无生等代为主持,仅持续四十八天即被查封。

    《西学东渐记》刊行

    宣统元年(1909),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由美国纽约亨利·霍尔特图书公司出版。容闳是广东香山南屏镇(今珠海)人,生于道光八年(1828)。容闳家庭贫寒,幼年被送入澳门外国人开办的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国,入麻省孟松学校。道光三十年(1850)考入耶鲁大学,旋入美国国籍,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大学毕业生。咸丰五年(1855)回国,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曾到太平天国天京(南京)访问,试图通过农民政权实现其振兴近代中国的设想。同治二年(1863),他入曾国藩幕,并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选购机器。后说动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派学生赴美留学,于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元年(1875)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任留学学生监督,旋又任清政府驻美副公使。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变法维新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上海张园参加“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宣统二年(1910)容闳邀孙中山赴美商谈,表示支援革命。该书原用英文写成,英文书名为《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共二十二章。从其出身之时写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比较详细地记叙了他经历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热心参与的教育、政治、经济活动。该书后由徐凤石、恽铁樵节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西学东渐记》。

    《地学杂志》创刊

    宣统元年十二月(1909),以中国地学会名义编辑出版的《地学杂志》在天津创刊。初为月刊。该刊不仅翻译介绍世界现代的地理科学知识,而且发表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考查的新成果。最初主持编辑该杂志的,是中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和地理教育家张相文。张相文,江苏桃源(今泗阳)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曾担任上海南洋公学地理教师。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他编的《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为中国地理教科书之嚆矢。他的《地文学》一书,系统传播了现代地学知识,为中国最早的现代自然地理教科书。宣统元年(1909),他约集白毓昆、陶懋立、韩怀礼、张伯苓创立中国地学会。该会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自然科学学会,《地学杂志》即成为最早的中国人创办的自然科学学会刊物。该刊所有编辑人员均只尽义务,不取报酬。因经费困难,刊物出版不久即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季刊,后又改为半年刊。

    清学部奏准变通中、小学堂章程

    宣统元年(1909)三月二十六日,清学部奏准《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变通中学堂课程》两项文件,咨行各省,遵照办理。《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分初等小学为三种:一为五年毕业的完全科;一为四年毕业的简易科;一为三年毕业的简易科,并规定了完全科、二种简易科的学科课程、授课时刻表。《变通中学堂课程》中将中学堂分为文科、实科两类。文科课程以读经讲史、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为主课;以修身、算学、博物、理化、法制、理财、图画、体操为通习课。实科以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博物为主课;以修身、读经讲史、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理财、体操为通习课。文、实二科学制均为五年。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宣统元年(1909)八月十二日,清邮传路奏报京张铁路工程全部告竣。京张铁路是联结北京和北方重镇张家口的一条铁路干线,途经地势险陡的燕山山脉,其中南口以北关沟路段居庸关、青龙桥、八达岭等地,层峦叠嶂,溪涧纷岐,自古号称天险。英国、俄国为争夺该路筑造权明争暗斗了很久,最后达成均不插手的默契。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宣布自行修筑该路时,外国人士曾预言:“中国会修关沟这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被聘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十一年(1872)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光绪四年(1878)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专业。光绪十八年(1892),在修筑天津到沈阳的铁路过程中,他在英、日、德等国工程师均束手无策的滦河,建起中国第一座近代大铁桥。他任总工程师后,激励身边工程人员,谓“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不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他带领工程人员在京张之间的山谷河流间奔波数月,勘查了三条路线,确定了一条最佳路线,比英国工程师金达设计的路线减少隧道二千多米。为使列车便于通过地势高陡的八达岭一带,他依据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之”字形路轨。他将总工程师总事处设在工地,亲临修筑现场指挥。京张铁路修成后,路长三百五十七里,连岔道长四百四十九里。十九日,举行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劳乃宣奏请推行“合声简字”

    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十六日,宪政编查馆参议劳乃宣奏请清政府推行其“合声简字”。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福建同安人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中国切音断字”字母,开始了近代中国人创制汉语拼音的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与戊戌变法的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启发,创制汉字笔画型拼音字母“官话合声字母”。后以被通缉钦犯身份在北京悄悄办塾推行,在京津一带得到传播,袁世凯亦赞成用官话合声字母对北洋军进行启蒙教育。劳乃宣征得王照同意后,在官话字母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成宁(南京)音、吴(苏州)音、闽、广音等方言拼音方案,统称“合声简字”,“以方言为阶梯,以官音为归宿”,在南方推行。他任江宁提学使期间,曾在南京设立“简字半日学堂”,两年间教授学生数百人,这些人又“转相授受,推于江浙各属,通晓者甚伙;素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尔能视”。他进京任宪政编查馆参议后,遂有建议清官方推行其汉语拼音方案奏折。

    清溥仪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