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1年大事件 1871年大事记 1871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71年史志

    记录公元1871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71年-辛未-同治十年-清


    俄军攻占伊犁

    早在同治五年(1866),沙俄就同阿古柏政权达成非正式协议,彼此同意不干涉对方的行动,互给对方入境追捕逃犯的权利。此后不久,沙俄伺机侵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两个卡伦,控制了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并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同治九年七月,俄军占领穆扎尔特山,扼住了伊犁通往南疆的咽喉。同治十年(1871)五月初,沙俄乘阿古柏侵占乌鲁木齐并向东进犯之际,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郭尔帕科甫斯基率兵长驱直入,大举进犯伊犁。五月十七日,攻占伊犁九城及附近地区。旋设官分治,移民垦植,在伊犁地区进行殖民统治。同时,派兵四处扩张,控制了北起塔城、额敏河,南至晶河(今精河)、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的准葛尔盆地西部地区,并向其他各地渗透。

    中日议定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

    同治九年(1870)九月初七日,日本使臣柳原前光曾到天津,与署理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商议立约通商事。十月初八日,总署上奉,允准日本明年派员来华时再议立约事。十月十一日,又照会日本处务省,允与立约。同治十年(1871)三月九日,日本派大藏卿伊达宗城及外务相大丞柳原前光为全权大臣,来华议约。六月,与清廷全权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谈判。日使要求按照“西人成例,一体订约”,并要取得“一体均沾”特权,遭中方代表拒绝。七月二十九日,《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最后画押,商定:两国商民准在对方指定之通商口岸贸易(中国开放十四个,日本开放八个),但不得进入内地;两国商货进入口岸,均照对方海关税则完税;两国在对方指定口岸可设领事,约束本国商民,民事案件归领事审理,刑事案件由领事和地方官会审。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日本提出改订本条约,遭清廷拒绝。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初四日,李鸿章与日使副岛种臣在天津换约。

    莫友芝逝世

    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工诗文,金石考据,书法以篆隶见长。

    武昌文华书院创办

    武昌文华书院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旧中国创办的大学。同治十年(1871)由美国传教士文惠廉创立于武昌。原名“文氏学堂”,光绪十七年(1891)改名“文华书院”。以“培养忠于教会的知识分子”为目的。初有学生二百余人。设有天文、地理、西洋史、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课程,兼习四书五经。学制原为预科六年、本科三年,后改十年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称文华大学,分神、文、理、医四学院。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