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公元199年-己卯-建安四年-东汉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
建安四年(199)三月,袁绍攻灭公孙瓒后,占有冀(今河北临漳西南)、青(今山东淄博北)、幽(今北京西南)、并(今山西太原西南)四州之地,实力与地盘都大大增加,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准备凭借强大实力,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曹操攻取河内郡
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率大军进临黄河,派大将史涣、曹洪攻取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此前,原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日杀死,中将眭固又将杨日杀死,归附袁绍,驻军于射犬(今河南沁阳东北)。史涣、曹仁渡攻击射犬,斩杀眭固。曹操随即亲率大军过黄河,围攻射犬。原河内长史薛洪等投降。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北岸一战略要地。曹操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袁绍谋攻曹操
建安四年(199)夏,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准备南攻许都(今河南许昌),消灭曹操。袁绍谋士沮授认为己方师出连年,刚刚消灭公孙瓒,百姓疲敝,仓库空虚,不易动,劝袁绍与民休息,劝课农桑,对曹操采取缓图之的策略。他说:现在可以先遣使将攻灭公孙瓒事献捷天子,如不能通,再上表奏曹操阻我朝奉天子,然后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为黄河北岸古津渡口),修造舟船器械,同时分遣骑数股骚扰曹操,使其不得安,然后攻之,可以逸待劳,平定曹操。这是万全之策。另谋士郭图、审配以为,兵法上说人数超过对方十倍以上便可包围对方,超过五倍就可进攻,与敌人人数相等便可与其决战。现在以袁绍的神武,率冀、青、幽、并四州精兵攻伐曹操,易如反掌,用不着拖延。沮授又说: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现我大军南伐,师出无名,而且曹操法令声明,士卒精锐、非公孙瓒可比。我看恐怕不行。郭图、审配又说:现我兵精将强,正是消灭曹操大好时机,应该见机知变,不应固执以求万全之策。袁绍听了谋士们的争论,认为郭图等人所说正确,决定马上进攻曹操。
曹操备战迎击袁绍
建安四年(199)夏,袁绍准备率领大军南征的消息传到许都(今河南许昌),许都诸将都以袁绍大难敌。曹操却认为,袁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兵多却指挥不明,将骑而政令不一,虽然兵多粮足,正好为我所用。于是预作布署准备迎战。八月,曹操进军黎阳,派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进攻入青州(今山东淄北),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区)、北海(今山东寿东南)等地,以巩固右翼,防止袁绍军队从东面夹击,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临视袁绍动静。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扼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为许都北面的咽喉要道 ,准备迎战袁绍。
张绣归降曹操
建安四年(199),袁袁准备进攻曹操,先遣人招降张绣,以使曹操腹背受敌。张绣准备答应,但谋士贾诩劝他投降曹操。张绣认为袁强曹弱,自己曾大败曹操,杀其子、侄,不愿投降曹操。贾诩说,正是因此,才应该投降曹操,袁绍军队众多,现我以很少的部众投降,袁绍下定不以为意,而曹操军队寡弱,又正是用人之际,我们降曹,一定会受重视,而且曹操奉于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又曹操有天下之志,正要示天下以德,一定不会计较以前的嫌怨。张绣从其议,于当年十一月率军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又表贾诩为执舍吾、封都亭侯,并娶张绣之女为儿媳。张绣的投降,使曹操免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对他后来同袁绍的决战十分有利。
袁绍全据幽州
建安四年(199)三月,袁绍经过连年的征占,终于攻占易京(今河北雄县),灭掉公孙瓒,全据幽州(治蓟,今北京西南)。早在建安三年,袁绍就开始向公孙瓒大举进攻。公孙瓒待部下刻薄少恩,凡其将被敌方围者,皆不许发兵相救,以为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至袁绍来攻,公孙瓒南边驻防诸将自觉不能守者,或降或逃,袁绍不战而进,很快攻至易京。公孙瓒见形势急迫,派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又想亲率大军突围,与黑山军会合袭击袁绍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其长史关靖认为,如果放弃易京,会使军心涣散,不战而溃,以此公孙瓒又决定坚守待援。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闻知,遣人密告公孙续,使其埋伏五千铁骑于城北洼地之中,约期举火为号,城内外一刘出兵,夹击袁绍。不巧书信被袁绍士兵截获,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下伏兵,并按约定日期举火。公孙瓒见城外火起,以为救兵来到,亲自率军出城,结果中伏,大败而归,只得据守孤城,时公孙瓒在易京修筑堑围十重,其内修筑高大土台,台上复筑木楼,息居于其中最高者之上,自谓万无一失。袁绍命军士挖掘地道 至楼下,纵火焚烧、木楼倒于公孙瓒所居土台之中。化孙瓒见大势已去,遂杀其妻子姊妹,引火自焚。袁绍士兵攻入,将其杀死。于是,割据幽州一时的公孙瓒遂告覆灭,幽州也随之为袁绍所占。
公孙瓒败死
建安四年(199)三月,盘踞幽州多年的公孙瓒兵败被杀。公孙瓒(?—199),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世代官僚出身,少时曾为郡吏,后举上计吏、孝廉,出任辽东属国长史。中平(184—189)年间,以善骑射为督乌桓突骑。张纯叛汉,公孙瓒以征讨有功,迁骑都尉,后张纯联鸽桓等抄掠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公孙瓒又大破之,拜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领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身处边境、执掌兵马,每有乌桓等犯边,勇犯赴敌,义无反顾,又加武艺出众,胡族皆惧怕之。公孙瓒善骑白马,其部下有善射者数十人,亦皆乘白马。乌桓等皆谓“避白马长史”。初平二年(191),公孙瓒率军于东光(今属河北)截击青、徐黄巾军,大破黄巾军三十余万人,杀三万余人,以功拜历武将军、封蓟侯。初平四年,杀幽州刺史刘虞,全据幽州(今北京西南)。此后,公孙瓒与袁绍连年争斗,先后二次大败袁绍,实力渐衰,遂据幽州自保至建安四年城陷被杀。
袁术死
袁术自立为帝后,接连被吕布、曹操打败,实力大减;加以奢侈无度,府库空虚,江、淮间又连年饥芒,无以自给,于是遣使请将帝位主与堂兄袁绍,并投奔袁绍。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至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北)州界迎候袁术。袁术从寿春(今安徽寿县)北上,路经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被曹操派出的刘备、朱灵截住,袁术不得已退回寿春,至六月,吐血而死。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其家族为东汉有名大族“汝南袁氏”。少举孝廉入仕,先后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等官。中平六年(189),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未成被杀,袁术以虎贲中郎将,与袁绍等攻入皇宫,诛灭宦官。董卓擅政,以为后将军。袁术不受,逃奔南阳郡(今河南南阳),荆州刘表表其为南阳太守,遂据南阳。北后,袁术屡次败于刘表、曹操。初平四年(193),袁术退至淮南郡(今安徽寿县),驱逐扬州刺史陈瑀,自称杨州刺史,占据淮南,李傕等把持朝廷后,欲 袁术为奥援,拜其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建安二年(197),袁术听信术士之言,于寿春称帝。但不到二年,便因兵败和过度奢侈不能自存。建安四年,欲投奔袁绍,中途兵败病死。
刘备复据徐州
建安四年(199)夏,刘备拦阻袁术北投袁绍后,进占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不肯再回许都(今河南许昌),听命于曹操。并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徐州(时治下邳)。刘备命大将关羽驻守下邳,自己居小沛(今江苏沛县),遥相呼应。不久,东海郡(今册东郯城北)昌霸反,附近郡县纷纷叛曹操归附刘备,刘备势力稍盛,兵力达到数万人。刘备遣使与袁绍连和,夹攻曹操。曹操闻知刘备袭取徐州,派将刘岱、王忠率兵进讨,被刘备击败。刘备占据徐州后,对曹操形成很大威胁。
卫凯镇抚关中
建安四年(199),曹操派治书侍御史卫凯镇抚关中(古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袁绍。卫觊至关中,见大批逃难的百姓不断返回关中,但又无以为生,大多被诸将引为部曲,而郡县贫弱,无法与诸将争夺。于是上书曹操,请依旧置盐官监管盐业买卖,以其收入购买牛、犁等农具,供给难民,使其从事农业生产。如此,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丰殖关中,并可避免关中诸将势力日大。曹操遂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卫觊又建议司隶尉移治关中,为关中之主,曹操亦从之,使司隶校尉钟繇由原治洛阳(今河南洛阳)移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交)。由此,关中逐渐服从。
孙策据有江东
建安四年(199),孙策见庐江太守刘勋势力渐大,起兼并之心,乃卑辞诈愿出兵协助攻打海昏(今江西永修)的宗帅,并以珠宝等财物贿赂刘勋。刘勋大喜,遂进兵海昏。宗帅闻知刘勋来攻,皆空壁逃跑,刘勋一无所得。孙策见勋主力滞留海昏,乃命堂兄孙贲、孙辅领八千人驻守彭泽(今江要湖口县东)。自己与江夏太守周瑜率兵二万突袭,攻下刘勋根据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获刘勋、、袁术妻子及军十三万余人。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率兵与所获人众返回。刘勋回军至彭泽,被孙贲、孙辅截击,败逃浪沂(今浙江建德一带),遣使向刘有的江夏太守黄祖求救。黄祖使其子黄射率水军五千往救。孙策进军猛攻刘勋,刘勋大败,北逃投奔曹操。黄射见刘勋已败,率兵还归。孙策缴获刘勋战船千艘,士卒二千余人,遂转攻黄祖。此年十二月,孙策率军进至沙羡(今湖北武昌西)。刘表闻听孙策进犯荆州(时治襄阳,今湖北襄樊),派侄儿刘虎和将领韩晞率兵五千支援,孙策挥师进攻,大破刘表军,阵斩韩晞, 擒获黄祖妻子 ,缴获战船六千艘,黄祖单身逃走,得免于死。孙策随即率军南进豫章郡(今属江西),驻军椒丘(今江西新建东北),使功曹虞翻说豫章太守华歆投降。华歆为当时名士,见虞翻来说客,表示愿以郡让与孙策。次日,孙策进入豫郡治南昌(今属江西),华歆于路旁迎接,将豫章太守让与孙策。于是,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今江西吉水东北),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继续进军吴郡(今江苏苏州),时郡人邹佗、钺铜、王晟、严白虎等人各骤众万人,依险据守,不肯归附,孙策先攻邹佗等人,随之又大破严白虎,杀吴郡太守许贡,严白虎逃奔余杭(今属浙江)。至此,扬州六郡中丹杨(今安徽宣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吴郡、庐江、豫章等五郡均为孙策所有。江东(古称长江鞠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为江东)基本被孙策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