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0年大事件 1870年大事记 1870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70年史志

    记录公元1870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70年-庚午-同治九年-清


    天津教案发生

    咸丰十年(1860)《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搜罗爪牙,拐骗人口,强占民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五月,教堂附设的育婴堂死去婴孩三、四十人,同时,拐骗幼童的事情不断发生。五月二十三日,数千民众激于义愤,前往教堂抗议,要求惩办凶手。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VictorFontanierHenri)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因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弁,丰大业感到不满,于是又闯入崇厚衙门开枪恫吓,并捣毁衙门器物。归途中遇上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打死刘杰的随从高升。丰大业的秘书西蒙(Simon)也鸣枪威胁。民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丰大业及西蒙打死,接着鸣锣聚众,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国教士、商人二十人。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到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判处民众二十人死刑,缓刑四人,二十五人充军,天津知府、知县也被革职遣戍,向外国赔款四十九万两,并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赔礼道歉。

    清廷改设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咸丰十年底(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随着通商事务的不断扩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决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办理其它“洋务”。每年海口解冻,移驻天津,冬令封海,再回保定。

    吴熙载逝世

    吴熙载(1799——1870),江苏仪徵诸生。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邃于小学,善各体书,尤工篆、隶。能以碑刻摹印,传邓石如(琰)衣钵,亦自成面目,为时所宗尚。馀事作写意设色花卉,亦风韵绝俗。精金石考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印谱。卒年七十二。遗草堂诗钞作年逾七十五。

    马化龙降清

    同治七年(1868),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率军攻回。同治八年(1869)八月,提督刘松山率老湘军从陕北绥德进攻花马池(今宁夏盐池),至吴忠堡,围金积堡。西北回民起义军首领之一马化龙乞降,左宗棠不许,主张“痛剿以服其心”。是年底(1870),刘松山到马五寨受降时,突被回军中反对投降者开枪打死,清军大敌。回军又乘势反攻,局面大震。同治九年(1871)底,刘松山之侄刘锦棠继统老湘军力攻,十一月十六日,占领金积堡。马化龙再次投降。左宗棠令其召各地回军至金积堡就抚,阴谋“先抚后剿”。回军被骗回后,左宗棠大肆杀戮,不留一人,马化龙也被处死。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