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2年大事件 232年大事记 232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232年史志

      记录公元232年大事件列表

      三国-公元232年-壬子-太和六年-三国


      魏定分封制

      魏太和六年(232)二月,因“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诏:“其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

      魏等一次伐辽东

      魏太和六年(232)九月,明帝曹睿因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渊与吴通好,遂不听散骑常侍蒋济劝阻,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陆道,共讨公孙渊。屡攻不克,诏令罢军。

      公孙渊称藩于吴

      吴嘉禾元年(232)十月,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向孙权奉表称臣,并献貂、马。权大悦。次年正月,为之大赦。三月,遣渊使舒、综还。权不顾群臣谏阻,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中使秦旦等领兵万人,送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从海道入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

      曹植卒

      魏太和六年(232)十一月二十八日(庚寅),陈王曹植卒,年四十一岁。曹(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四子,魏文帝曹丕同母弟。植少有文才,十余岁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下笔成章,应声而对。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深受曹操宠爱,以为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每欲立之为太子。然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曹丕“御之有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曹操遂立丕为太子,并杀植之羽翼杨修等。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操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救曹仁。召之有所敕戒,植酒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曹丕即王位,诛植党羽丁仪、丁翼。遣植等诸侯就国。丕称帝后,曹植一再被贬爵徙封,备受迫害,明帝曹睿即位,曹植多次上疏求自试,希翼一用,终因受猜忌而不能得。名虽藩王,无异囚徒,终日“汲汲无欢”,“常自愤怨”,忧郁而死。卒后谥思,故史称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以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八十余首,散文、辞赋四十多篇。曹植的诗作品以汉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之死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作多数是吐露自己的志趣与抱负之作,向往建功立业。如《白马篇》。后期诗作内容更为丰富,感情更为深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如《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吟》、《七哀诗》、《杂诗六首》、《赠白马王彪》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不乏佳作,如《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和《洛神赋》等。曹植诗文原有集三十卷,已散失,今有辑本。

      傅巽卒

      傅巽(?——233),字公悌,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文学家。初为尚书郎,后客荆州,为刘表东曹掾。曹操攻荆州,巽劝刘琮降,赐爵关内侯,曹操受九赐,巽等上《劝进表》,后为散骑常侍。曹丕即魏王位,巽等上表劝即帝位。丕称帝,巽任侍中尚书。魏太和(227——233)中卒。原有集二卷,已佚。现存《笔铭》及残篇《槐树赋》、《蚊赋》等。

      夏侯惠赐爵魏关内侯

      夏侯惠,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侯渊之子。魏太和(227—233)中,赐爵关内侯。惠幼以才学见称,曾任散骑黄门侍郎,迁燕相、乐安(今山东博兴西南)太守。年三十七卒。善为奏议,原有集二卷,已佚。现存《荐刘劭表》、《景福殿赋》,文辞畅达。

      魏以左延年为协律中郎将

      左延年,魏音乐家、文学家。汉建安(196——220)时已从事音乐活动。魏黄初(220—226)中,以能创新曲得宠,多改旧曲。魏太和(227——233)中,为协律中郎将。延年精于音律,善为郑声。诗作存乐府《从军行》残篇和《秦女休行》。后者注重文学技巧和被诸管弦,便于传唱,具有民歌性质。

      吴使至辽东求马

      吴嘉禾元年、魏太和六年(232)三月,孙权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航海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向公孙渊求马。九月还。魏将田豫以岁晚风急,吴使必畏漂浪,当至成山(伉山东成山角)。遂以兵屯据成山。遇风,周贺等果至。田豫勒兵击贺等,斩之。

      曹洪卒

      曹洪(?——232),字子廉,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堂弟。东汉末,从曹操起兵。操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失马,洪将己马与操,共奔谯。洪将家兵千余人,合所募精兵数千人会操,操军复振。后从征张邈、吕布,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汉帝都许,拜洪谏议大夫。从征刘表,因功拜历锋将军、封国明亭侯,迁都护将军。曹丕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徙封都阳侯。洪家富而性吝啬。曹丕为太子时,尝从洪借绢百匹,洪不与,丕怀恨。以洪舍客犯法,收洪,下狱当死。群臣并救,不得。卞太后怒,责丕“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并谓郭后:“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束帝废后矣。”于是郭后涕泣屡请,诏乃释之。免官,削爵土,没入财产。太后又言,乃还。明帝曹睿即位,拜曹洪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复拜骠骑将军。卒谥恭侯。

      魏以仓慈为敦煌太守

      仓慈字孝仁,淮南(今安徽寿县)人。初为郡吏,汉建安(196—220)中,曹操于淮南屯田,以慈为绥集都尉。魏黄初(220—226)末,为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令。魏太和(227——233)中迁敦煌(今甘肃敦煌)太守。时敦煌因远在西陲,丧乱隔绝,大姓称雄,无太守已二十年。慈至,抑挫豪强,抚恤贫弱;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地,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值;狱讼凡不足死者,但鞭杖而已,一岁死刑曾不满十人。往日西域杂胡来贸易,豪强大族欺诈侮易,胡常怨望。慈到,胡凡欲去洛阳(今属河南)者,为封过所文书;欲到敦煌即还者,官府与之平价交市,使吏民护送。由是汉胡均称其德。为太守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为之画像。及西域诸胡闻仓慈卒,悉共会于魏戊己校尉及长史治下发丧,有以刀割面,以血明其诚者。

      建兴十年 嘉禾元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