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0年大事件 230年大事记 230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230年史志

    记录公元230年大事件列表

    三国-公元230年-庚戌-太和四年-三国


    魏筑合肥新城

    魏太和四年(230)正月,魏筑合肥(今安徽合肥)新城以备吴。

    吴立学官

    吴黄龙二年(230)春正月,吴诏立学官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

    卫温、诸葛直首航夷洲

    吴黄龙二年(230)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领兵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欲俘其民以增加吴国兵力。陆逊、全综谏之,权不听。亶洲所在绝远,不可得至,遂至临海东二千里之夷洲。吴黄龙三年(231)二月还吴,得数千人。卫温等军行经岁,士卒疫死者十之八九。以违诏无功,下狱诛杀。这是史籍中大陆军民至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载。

    曹真攻蜀

    魏太和四年、蜀建兴八年(230)七月,魏大司马曹真请由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蜀,魏帝从之。诏大将军司马懿溯汉水由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入,与曹真会汉中(今陕西汉中东)。诸将或由子午谷(北口在陕西西安东南),或由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人。八月,诸葛亮屯军成固(今陕西城固西北),召李严领兵二万赴汉中,严阵以待。会大雨三十余日,栈道断绝。魏太尉华歆、少府杨阜、散骑常侍王肃均上疏请还师。九月,魏帝召曹真等回师。

    王谿蛮反吴

    吴黄龙二年(230)十二月,吴武陵(今湖南西北部)五谿蛮起兵反吴。孙权召交州(今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半岛及越南部分地区)刺史吕岱还屯长沙(今属湖南)。吴黄龙三年二月,孙权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镇压五谿蛮。至吴嘉禾三年(234),斩杀数万,方始平定。

    魏延攻魏羌中

    蜀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230),诸葛亮令魏延西入羌中(今地不详)。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

    谿(今地不详),延大破之。

    魏以杨阜为少府

    魏太和四年(230),杨阜迁魏少府。杨阜,字义册,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南)人,生卒年不详。曾以冀城拒马超,破城后,又于汉建安十九年(214)七月约羌叙等起兵卤城(今甘肃天水、甘谷间),驱马超奔汉中(今陕西汉中东)。以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以杨阜为益州刺史,转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太守。威信素著,有政绩。在郡十余年,征拜城门校尉。魏太和初迁将作大匠,上疏请魏帝曹睿修治宫室务从节约。迁少府,上疏欲减省宫女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保密不告,阜怒,杖责吏。魏帝睿闻而愈敬怕之。阜常以天下为己任,多次谏争,不听,乃屡乞辞官,不许。卒后,家无余财。

    钟繇逝世

    魏太傅钟繇(151——230)。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书法与晋王仪之并称“钟王”。

    魏立郎吏课试法

    魏太和四年(230)二月四日(壬午),魏帝曹睿诏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浮华不务正业者罢黜。

    钟繇卒

    魏太和四年(230)四月,魏太傅钟繇卒,年八十一岁。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汉末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令,后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李傕劫持汉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同谋,使汉帝得出长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时关中诸将相争,曹操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魏国初建,繇为大理,迁相国。曹丕即王位,复为大理;丕称帝,改为廷尉。办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迁太尉。曹睿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曾上《论复肉刑疏》。因有膝病,拜起不便,朝见使乘舆车,武士抬上殿就坐。是后三公有疾,遂以为故事。钟繇好学多才,为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吸取各家之长,如曹喜的篆隶、刘德升的行书,蔡邕的八分书等,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尤精于隶书和真书。钟繇的书法影响深远,在后代倍受推崇,在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真书,古雅有余,刚柔兼备,备尽法度,幽深无际;史称其“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为正书之祖”。与晋王羲之等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一说隶书《上尊号碑》为钟繇所书,是其仅存的传世作品。卒后,魏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

    吴质卒

    吴质(177——230),字季重,济阳(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以文才为曹丕、曹植所器重。后出为朝歌(今河南淇县)长,迁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令。入魏,拜北中郎将、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因与曹丕交厚,恃宠骄横。魏太和四年入朝为侍中。卒后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其子吴应上书论枉,至魏正元(254——256)中乃改谥威侯。吴质文辞繁缛,内容平庸,有集五卷,已佚。今存《答魏太子笺》、《在元城与魏太子笺》、《答东阿王》等文。又有《思慕诗》一首,抒写对故主曹丕的怀念,感情较真挚。

    张温卒

    张温(193——230),字惠恕,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少以俊才有盛名,顾雍称其“当今无辈”,诸葛亮亦重之。孙权初见,即拜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吴黄武三年(224)四月,张温以辅议中郎将出使蜀国。归后,因称美蜀政,又声名太盛,召致孙权嫉忌。同年九月,坐暨艳事被孙权斥还本郡,以给厮吏。诸葛亮初闻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道:“吾已得之矣,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温有《三史略》二十卷,皆佚。今存《至蜀诣阙拜章》、《自理》等。吴黄龙二年卒。

    诸葛诞等免官

    魏尚书诸葛诞、中书令邓飏、散骑常侍夏侯玄等相善,结为党友,互相题表:以玄等四人为四聪,诞等八人为八达,其余还有三豫等,凡十五人。魏帝曹睿恶之,于魏太和四年(230)二月,以构长浮华,皆免官。

    梁习卒

    梁习(?——230),字子虞,陈郡柘(今河南柘城北)人。从曹操,因政绩累迁至西曹令史。后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梁王在并州二十余年,居处贫穷,政业卓著。他勤劝农桑,令行禁止,使边境肃清,百姓安居。魏太和二年(228),征拜大司农,四年卒。

    张裔卒

    张裔(约166——230),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刘璋时初为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长,还州署从事,领 帐下司马。刘备据蜀,以裔为巴郡(今云南晋宁东)太守,闿将裔缚送东吴。蜀建兴元年(223),邓芝使吴,裔乃得还蜀。诸葛亮以裔为参军,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今陕西汉中东),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加辅汉将军。裔治学公羊春秋,兼涉史汉,作品均佚。建兴八年卒。

    建兴八年 黄龙二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