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6年大事件 1706年大事记 1706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706年史志

    记录公元1706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706年-丙戌-康熙四十五年-清


    仓央嘉错被废及真假达赖喇嘛之争

    康熙四十五年(1706),被废除的达赖喇嘛仓央嘉错死于青海。仓央嘉错是第巴桑结嘉错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桑结嘉错被杀后,仓央嘉错更加耽于酒色,放荡不羁,日益为拉藏汗所不满。于是,拉藏汗上奏清政府地,请求朝廷废掉仓央嘉错,诏准由他另行寻认的意希嘉错为达赖喇嘛。清政府因桑结嘉错过去帮助过噶尔丹,因此对其所立的达赖喇嘛也不感兴趣。清政府一方面派人往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一方面颁旨废掉仓央嘉错,并敕谕拉藏汗将仓央嘉错解送北京。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错在赴京途中,死于青海。但是,拉藏汗所立意希嘉错,在青海、西藏僧俗人中,引起了普遍不满。他们纷纷指责拉藏汗所立的达赖喇嘛为“假达赖喇嘛”。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察罕丹津为首的青海诸台吉在理塘寻认了新的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他们最初将这个转世灵童安置在德格土司(今四川德格县),后来又迎居西宁塔尔寺,请清政府予以册封。清政府考虑到蒙古各部的团结,派遣侍卫阿齐图前往宣谕,将新呼毕勒罕送往北京。因察罕丹津说新呼毕勒罕还没有出痘,清政府不得不同意令其暂居青海。此新呼毕勒罕即噶桑嘉错。由此出现了真假达赖喇嘛之争。因为清政府已于康熙四十八年承认拉藏汗所立意布嘉错为真达赖喇嘛,所以,康熙五十四年,清政府又派人往青海,指出理塘所出新呼毕勒罕是假。至此,真假达赖喇嘛之争遂告一段落。

    《古今图书集成》初步编成

    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初步编成。早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月,康熙帝就曾令翰林院官员依照《唐类函》体例,从唐至明,辑成完书,以资观览,并作为《唐类函》的续集。但是,该书开编不久,康熙帝又发现以前的类书均不理想,便决定再编一部新的大型类书,初步命名为《汇编》。该书的实际主撰人是陈梦雷,他被诬为耿精忠逆党而发往沈阳给披甲新满洲为奴。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东巡,陈梦雷御前献诗,陈述已往,康熙帝知他曾为进士,授过编修,是少有的人才,便将他召还京师,侍皇三子诚郡王允祉读书,赐宅城北,安顿家属。陈梦雷到城郡王府后,准备给王爷进讲,便开始将古代书籍,按类给以归纳整理。康熙帝闻知这一情况,就接受允祉意见,命陈梦雷编辑大型类书,必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例、部分有纲有纪,勒成一书,以光大圣朝文治。康熙帝对陈梦雷工作极为支持,除指示训诲,钦定条例外,还亲到陈梦雷斋中,书写“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联句相赐。陈梦雷工作更加勤奋,编书进展非常迅速,从康熙四十年十月起,至康熙四十五年四月止,大型类书《汇编》终于初步编成,约计一万五千余卷。康熙帝对《汇编》极为重视,特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并立即组织儒臣编校。由于种种原因,《古今图书集成》直到雍正六年(1728)才刷印六十四部。该书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总计一万卷,分订五千册,约一亿字,内容方博,经史,天文地理,乃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无所不包。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