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4年前的今天,1394年12月20日 (农历冬月廿七),明朝征南大将傅友德被害。
傅友德,原籍宿州符离,后迁移至砀山。其为明初著名战将,大明王朝开国功臣。洪武三年十一月凭战功封颍川侯,洪武十七年四月论功又晋升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袭;然而,却又于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颇具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裕。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至正十年(1350),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元至正十七年(1357)六月,刘福通遣部将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入关中。元至正十八年(1358)四月,李喜喜进军巩昌,兵败后傅友德随其入蜀。这一年,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占重庆,攻成都,尽有蜀地,傅友德便归顺明玉珍。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长江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汉帝,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不满。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八月,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傅友德以兵挟丁普郎归顺朱元璋,被封为统兵大将。傅友德自投奔起义军以来,历时十余年,几经辗转,皆英雄难有用武之地,至此才算找到了明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率军解救洪都(今江西南昌)之围,傅友德随军前往。在鄱阳湖大战中,傅友德率兵驾轻舟冲进敌阵,短兵相接,杀敌负伤。八月,陈友谅从湖口突围,中箭身亡。陈友谅之子陈理与部将张定边撤退时,傅友德带伤截击于泾江口。九月,朱元璋兵围武昌,至第二年二月,计围困六个月,久攻不下。与诸将站在武昌城东南的高冠山上,俯瞰被汉军坚守的武昌城,固若金汤,诸将相顾,面面相觑,无人敢于前去破城。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夺之,被流矢击中面颊、洞穿臂膀,然而傅友德面无惧色,浴血奋战,终于攻克武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此一战,傅友德因功晋升为雄武卫指挥使。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傅友德随徐达攻庐州(今安徽合肥)。攻下庐州后,又先后攻克彝陵、衡州、襄阳等地。攻安陆时,傅友德先后九处负伤,最终生擒敌将任亮。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七月,傅友德随朱元璋下淮东,攻取张士诚江北辖区,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缴获敌军战舰千余艘。闰十月,取泰州,围高邮,转战江淮各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攻湖州,破苏州。由于傅友德军功卓著,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明洪武元年(1368),傅友德又随徐达挥师北上,破沂州,下青州,攻莱阳,取东昌,很快就平定了山东。随后南下,平定汴洛。闰七月,会师河阴。傅友德为先锋,北渡黄河,克卫辉、安阳、磁州及广安,集结临清,分兵北进,攻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今北京),迫使元朝降明。十二月,又进军山西,攻占榆次,进军太原,元守将扩廓帖木儿来援,万骑突至,傅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又夜袭其营,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追至士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又大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脱列伯于宣府。克复太原,山西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