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大事件 713年大事记 713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713年史志

    记录公元713年大事件列表

    唐-公元713年-癸丑-先天二年 开元元年-唐


    卫士改为二十五岁入军,五十岁免。封靺鞨太乍荣为忽汗州(以境内忽汗河,即今牡丹江得名),加授大乍荣为忽汗州都督。震国从此称渤海。七月,太平公主阴谋废玄宗,时宰相七人,党于太平者四(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玄宗与宰相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定计,合毛仲杀萧至忠、岑羲等。窦怀贞自杀。赐太平公主死。其余党羽或死或黜,人数甚多。高力士以功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宦官权势渐盛。十月,召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月,改元开元。改沿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站下省为黄门省。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义净卒

    高僧义净(六三五至七一三)字文明,范阳张氏子(一说齐州历城人)。高宗咸亨初,往天竺,遍历三十余国,经二十五年,求得梵经四百部,归译五十六部。另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慧能卒

    高僧慧能(六三八至七一三)俗姓卢,广东新州人,出家为僧,师禅宗五祖弘忍,受衣钵,住韶州曹溪广果寺,倡顿悟成佛说,与北宗神秀相对,为南宗之祖,传承较北宗尤广,为禅宗之正宗。宪宗时,谥为大鉴禅师。

    印宗卒

    高僧印宗,吴郡印氏子。母刘氏始娠,梦一沙门入舍,顿厌荤腥,及长,出家从师通经典,精《涅盘经》。高宗咸亨间从弘忍大师受禅法,复于番禺遇慧能,后还乡里,有《心要集》。

    定卫士服军年限

    先天二年(七一三)正月十一日,上皇诰:“卫士自今二十五入军,五十免。羽林飞骑并以卫士简补。”卫士,专指关中十二卫之士兵。

    皇帝巡边改期

    先是先天元年(七一二)十一月,太上皇诰遣皇帝巡边,次年正月改期,所募兵各散遣,约八月复集。后以诛太平公主,竟未成行。

    以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大祚荣既据东牟山(今吉林敦化北),筑城以居(见圣历二年“渤海靺鞨始建国”条),高丽、靺鞨之人渐归之,始建“振国”,地方二千里,户十余万,兵数万人,附于突厥。中宗时,曾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祚荣遣子入侍。将加册立,会契丹与突厥连年寇边,使命不达。玄宗先天二年(七一三)二月,始以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辖地为忽汗州(因当时牡丹江上游称忽汗河,今镜泊湖称忽汗海),令祚荣兼忽汗州都督。由是去“靺鞨”之名,专称“渤海”(郡)国”,大祚荣为渤海国之祖。

    太平公主谋反,被诛

    太平公主欲睿宗废太子、阻睿宗传位皆不成,遂与窦怀贞、萧至忠、崔湜、岑羲(以上皆宰相)、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以上掌禁军)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王晋、僧慧范等共谋废立或进毒。中书侍郎王琚言于玄宗曰:“事急矣,不可不速发。”左丞张说自东都遗玄宗佩刀,意欲皇上决断。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密告曰:“太平谋反在即,陛下为太子时,犹不易明诛;今已登大宝,但下一诏,谁敢不从?”玄宗曰:“只恐惊动上皇。”日用曰:“天子之孝在于安定四海。请先夺北军,后收逆党,则可不惊上皇。”玄宗以为然。先天二年(七一三)七月,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密告公主欲于是月四日作乱,将使常元楷、李慈等先帅羽林兵突入武德殿(玄宗每日受朝处),怀贞,至忠、羲等于南牙(指太极殿,中书省在其右,称南牙)举兵应之。玄宗因与岐王范、薛王业(掌太子左右卫率)、郭元振(兵部尚书)、龙武将军王毛仲(领万骑)、果毅李守德(领羽林)以及尚乘奉御王守一(仁皎子)、内给事高力士(宦官)等定计先一日以兵诛之。七月三日,玄宗与同谋十余人命王毛仲取闲厩马及兵三百人,自武德殿入虔化门(在殿西),召元楷及慈,皆不及备,先斩之。至朝堂,执至忠、羲,皆斩之。怀贞逃入沟中,自缢死,戮其尸。上皇闻变,召郭元振登承天门楼,元振奏“皇帝诛窦怀贞等,别无他事。”上皇乃下诰宣布怀贞等罪状,薛稷赐死于狱。四日,上皇诰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同日,徙居百福殿,玄宗于是完全亲政。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一说禁锢终身)诸子除薛崇简外,皆伏诛。抄其家,财货山积,珍宝之多与皇宫同。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公主党王晋、崔湜、慧范等亦皆死,怀贞改姓曰“毒”,晋改姓曰“厉”。

    以高力土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

    先天二年(七一三)七月太平公主既诛,功臣皆有封赏,宦官高力士(本系冯盎曾孙,幼天阉,宦官高延福养为子,冒姓高)以功授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官从三品。初,太宗定制,内侍不置三品官(知省事亦仅从四品上),职司守门传命而巳。武后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嬖幸甚多,宦官七品以上千余人,然衣绯(四、五品)、典军者尚少。玄宗为藩王时,力士即倾心事奉;及为太子,奏为内给事(从五品下);至诛萧、岑,乃使典军而知省事,官三品。自后宦官增至三千余人,除三品将军者渐多,衣绯、衣紫(三品以上)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默啜再求婚,许之

    先天二年(七一三)八月,突厥默啜以金山公主婚约不成,再遣子杨我支来求婚,许以蜀王愔(太宗子)女南和县主妻之。

    以右御史台督察诸州

    太极元年(七一二)二月废右御史台。先天二年(七一三)九月罢诸道按察使,故复置右御史台,使督察诸州。

    玄宗讲武立威

    先天二年(七一三)十月十三日,玄宗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纛下,将斩之。宰相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今广州新兴县境)。帝又以制军礼不肃,欲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然但欲立威,实无杀绍之意,不料金吾卫将军李邈竟急宜敕斩之,帝深悔,罢邈官,废弃终身。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惧失序,惟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军不动。帝遣轻骑召之,皆不得入其阵,帝深叹美,慰勉有加。

    玄宗以姚元之为相

    姚元之始相于则天,继相于睿宗,景云二年(七一一)以与宋璟共卫太子被出为刺史。先天二年(七一三),元之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十月,玄宗猎于渭川,因思元之,欲以为相,张说疾之,帝不听,即遣中使召元之至行在,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元之明通吏事;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沿边屯戎斥堠、士马储械,无不默记。玄宗初即位,励精图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宰相同僚,唯诺而已,故得玄宗专任。元之请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不与群臣亵狎,玄宗皆纳之。

    改元开元、改官名

    先天二年(七一三)十二月一日改元开元。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薇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黄门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改称“尹”(从三品)”,司马改称“少尹”(从四品下)。以姚元之兼紫薇令,元之避“开元”年号,复名“崇”。

    李峤卒

    峤(六四四至七一三)字巨山,赞皇人。第进士,累迁给事中,来俊臣构狄仁杰等狱,峤复验,列其枉,忤武后意,出为润州司马。久之召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出其手。神龙中,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初,坐事累贬庐州司马,卒。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接,后与崔融、苏味道齐,文章为学者取法。其诗,敦煌有残本。

    徐彦伯卒

    彦伯名洪,以字显,瑕丘人。七岁能文,对策高第。官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嵩善判,司马李亘工书,而彦伯善属辞,时称河东三绝。以修武后实录之劳,封高平县子,官至太子宾客。

    郭元振卒

    元振(六五六至七一三)名震,以字显,魏州贵乡人。年十八,举进士,武后时为凉州都督,拓境千五百里。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睿宗时,召为太仆卿。先天二年,以兵部尚书同三品。玄宗诛太平公主,元振提兵护驾。后为朔方大总管,会玄宗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初,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