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2年大事件 1852年大事记 1852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52年史志

    记录公元1852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52年-壬子-咸丰二年-清


    永安突围

    咸丰二年(1852)二月十六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先是,咸丰元年年底,清钦差大臣赛尚阿亲赴前线,督广西提督向荣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从北南两路大举进攻永安城,并设长围断太平军粮道。二月十四日,城中粮尽,洪秀全下令突围。十六日深夜,罗大纲率兵两千击破东北古苏冲清军,得火药十余担,从水路出关,为太平军主力突围打开通道。三更以后,两万余太平军分批撤离州城东去。十七日上午,清军赶到古苏冲,太平军主力已然突围,后卫部队与清军激战至傍晚。十八日,乌兰泰率部抢占龙寮岭高地,进犯平冲,夹攻秦日纲部,太平军战死两千余人。时洪秀全等已抵昭平,闻讯立即命主力占据平冲、旱冲、崩冲两侧山梁及前后隘口冲渠,设伏以待清军。十九日清晨,当向荣、乌兰泰等率军进入三冲峡谷时,两侧伏兵齐起夹攻,并截断其退路,清军大败。是役,清军被歼四千余人,天津镇总兵长瑞、闵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等毙命,乌兰泰受伤。太平军乘胜由小路直趋桂林。

    蓑衣渡激战

    咸丰二年(1852)四月十八日,太平军与清军江忠源部大战于广西全州蓑衣渡。先是,太平军于四月初撤桂林之围北上,十六日攻克全州。十八日,太平军水旱两路继续北进,行至蓑衣渡遇伏。蓑衣渡在全州城北十余里,临近湖南,重峦叠嶂,山有山坳可通。渡口西岸有沙滩突出河面,故渡口河床窄仅百米。清知州江忠源预先率部于渡口北约三里的水塘湾一带砍伐竹木,打桩拦船,堵塞河道,设伏兵于两岸山岗。太平军舟师至此,遭突然袭击,不能前进,与清军激战两昼夜,损失严重。洪秀全弃舟登陆,攻全州时中炮受伤的冯云山因伤势恶化不幸牺牲,将士伤亡甚多,辎重丧失。太平军被迫改变原定水旱两路直取长沙计划,从陆路进袭永州(今零陵),未克,乃南折攻占道州,进行休整、扩充。

    太平军进军湘南

    咸丰二年(1852)四月,太平军在蓑衣渡受挫后,改变原定计划,由陆路攻入湘南。二十五日攻克道州,随即以道州为大本营,分兵掠地,相继攻占附近江华、永明等县,七月初三日攻克湘南重镇郴州。太平军在攻占道州、郴州等地之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借以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扩充力量。约有五万余人加入太平军。其中包括许多经过战斗锻炼的天地会会众,也有不少道州、郴州一带的挖煤工人。由他们组成的“土营”,擅挖地道,在以后一些攻坚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道州休整期间,太平军领导层曾就今后战略问题进行过一番争论。一些代表了占太平军大多数的广西农民“怀土重迁”的情绪,主张取道灌阳返回广西,天王洪秀全也有入粤之意,但遭到东王杨秀清的反对。他认为,“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为今之计,只能继续北进入湖北,然后东向直取南京,椐为根本,进而夺取天下。洪秀全接受了杨秀清的正确意见,确定了继续挥师北上的战略方针。另外,太平军在进入湘南以后,以还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的名义,相继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谕》三篇文告。文告中,对清王朝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历数了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来残害汉族人民的滔天罪行。并特别对汉族知识分子责以民族大义,号召他们变计来归,与人民群众一起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同享太平”的理想社会。文告的发布,表明太平天国在宣传方面已突破了单纯的宗教形式和内容,直接向清朝统治挑战,它不仅起到振奋人民群众革命精神的作用,而且具有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共同反清的策略意义。文告发布后,迅速传遍四方,甚至武昌内外,“亦多有之”,对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扩大太平天国的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

    太平军进军湖北

    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初七日,太平军水旱两路从岳州起程进军湖北,直趋武汉。先是,洪秀全、杨秀清等侦知长沙清军兵力空虚,乃命西王肖朝贵率兵两千,从郴州出发,北上攻取长沙。其时长沙守军只有八千,如太平军主力继至,破城有望。但由于洪秀全等因道、郴之胜而轻敌,未能及时支援,使肖朝贵兵力单薄,攻城只限于南城一隅,不能致敌死命。后清军援兵四集,肖朝贵于七月二十九日中炮受伤,不久去世。洪秀全得到消息,方于八月二十八日率军抵达长沙城下,此时长沙城防清军已达数万,对太平军的进攻拼死抵抗。洪秀全、杨秀清等乃作战部署,派石达开率部渡湘水西进。十月十九日夜,太平军主力撤长沙之围,西北走宁乡、益阳,转攻“楚北门户”岳阳。在岳阳一带,太平军缴获大量武器、船只,吸收大批渔户、船户、纤夫等参军。洪秀全封唐正才为典水匠职同监军,统率众船,正式建立水营。十一月初七日,太平军主力水旱两路从岳州出发,“千舡健将,两岸雄兵”,大举进军湖北,兵锋直指武汉。十三日,太平军攻克汉阳,十九日夺取汉口。在汉阳与武昌之间辽阔江而上,太平军搭起浮桥,横跨长江。十二月,大军强渡浮桥,向武昌发起猛攻。初四日太平军挖掘地道,轰塌文昌门城墙,攻占武昌城。是为太平军出师以来攻占的第一座省城,进军湖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沈曾植逝世

    沈曾植(1852——1922),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一八八零)进士,官安徽布政使。学识淹博,精研西北史地。书法融合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自成面目。谈中国五十年来书法者,巍然为一代宗师。间作山水小幅,淡雅有韵致,惟不多作。卒年七十一。著海日楼诗。

    汪廷儒逝世

    汪廷儒(1804——1852),江苏仪徵人。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翰林官编修,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江西副主考。书法、山水,极得董其昌用笔、用墨之妙,皴减而法。墨晕骀宕,尤行画册、扇。用笔沈着苍润,亦极似查士标。辑度广陵思古内,外编,书未成而卒,年四十九。

    林纾逝世

    林纾(1852——1924),初名群玉,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一八八二)举人,官教论。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福建画人传》、《清画家诗史》、《陈衍林纾传》、《近代六十名家画传》

    张兆祥逝世

    张兆祥(1852——1908)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妍雅,备极工致,折枝花尤觉秀丽生动。光绪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尝作牡丹图。有百花谱行世。 《韬养斋笔记》、《清朝书画家笔录》、《古今画萃》

    太平天国《天命诏旨书》刊行

    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刊行《天命诏旨书》。书中辑录天父(代言人东王杨秀清)、天兄(西王肖朝贵)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贵县、咸丰元年在东乡至永安等地下凡时的圣旨,以及天王洪秀全自金田至长沙发布的诏旨。并以之作为太平天国教育课本,要求太平军将士“通军熟读记心,免犯天令”,“识法忌法”。

    叶赫那拉氏入宫

    咸丰二年(1852)五月初九日,叶赫那拉氏以秀女身份入宫。那拉氏为满洲贵族叶赫那拉族后代,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之女,乳名兰儿。咸丰元年被选中秀女,次年入宫,被咸丰帝看中,封兰贵人。后屡次进封,至咸丰七年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那拉氏因为新皇帝生母,“母以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辛酉政变”后“垂帘听政”,从此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去世,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奉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政策,是为清末反动势力的总代表。

    广西“升平天国”起义

    咸丰二年(1852),广西南宁天地会会众在胡有禄、朱洪英等领导下发动起义。胡有禄为广西武宣人。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即与其兄胡有福与罗大纲等在湖南宁远聚众起事,进攻阳朔失败,胡有福牺牲。咸丰二年,胡有禄在南宁再举义旗,且与起义于湘桂边界的湖南东安人朱洪英联合,人数从数千迅速发展三、四万人,转战于湘桂边境地区。咸丰三年五月,起义军攻克湘南永明县城,次年八月十八日攻占广西灌阳,建号“升平天国”。朱洪英称“镇南王”,胡有禄称“定南王”。奉“太平天德”年号。起义军以红巾包头。故亦称“红巾军”。曾进攻湖南道州、嘉禾、江华等地,并占领灌阳附近的恭城、富川一带。咸丰五年二月,太平天国天官丞相罗大纲使人邀其前往会合,胡有禄、朱洪英乃下令蓄发,并于四月出兵进袭湖南东安,然后北上欲与太平军会师。途遇清湖南巡抚骆秉章率师堵截,内部又发生邓正高叛变事件,使北上计划受阻。八月,湘军王鑫等部加紧围攻东安,起义军战斗失利,被迫撤离。胡有禄率部转战于湖南邵阳、祁阳等地,最后在新宁被俘遇害。朱洪英率部退回广西,转战于湘桂黔三省边区。后重又挥师入湘,同治十三年(1874)在湖南宜章被捕就义。余部由陈永秀等率领重返广西,继续坚持反清斗争。

    厦门人民反对掠卖华工

    咸丰二年(1852)十月,厦门人民掀起一次反对外国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斗争。早在鸦片战争以前,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以澳门为基地掠卖中国人口。战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外国侵略者更加变本加厉,公开以厦门为中心,在上海、广州、汕头、香港、澳门等地掠骗中国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作苦役。据统计,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厦门被掠卖的华工有二百八十名,咸丰元年竟达二千六十六名,因而激起厦门人民的反抗斗争。咸丰二年十月十日,厦门人民捕获为英商合记洋行拐骗华工的人贩子,扭送至参将衙门惩办,而英国人桑穆竟明目张胆地将人犯从参将衙门带走,厦门人民大为愤怒。次日,人民群众在全城张贴告白,并全体罢市,对外国殖民者提出警告和抗议。十三日,一千五百多名厦门市民自发地聚集在合记洋行门前示威,英国侵略者竟向赤手空拳的群众开枪,当场打死八人,重伤十六人,轻伤无数。清朝官府不但不为死难群众作主,反诬蔑人民“煽动生事”,出去军队将示威群众驱散,事后也仅要求英军赔偿,不敢提及惩凶。愤怒的厦门人民拆毁洋行,惩办汉奸,袭击运载华工的船只,迫使英人中止了在厦门掠卖华工的罪恶活动。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