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0年大事件 1060年大事记 1060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060年史志

    记录公元1060年大事件列表

    北宋/辽、西夏-公元1060年-庚子-嘉祐五年-北宋/辽、西夏


    交趾内侵

    嘉祐五年(1060),宋朝的羁靡州--西平州(今广西凭祥)峒将韦惠政暗中收留交趾 (今越南)逃亡入境的人户,交趾甲峒蛮首领申诏泰率军追击这些逃亡人户,进入宋朝领土。宋朝都巡检宋士尧等人发兵抵御,进入交趾领土,杀死不少交趾士兵。其后交趾和甲峒蛮联合出兵侵入宋朝边境,宋军大败,宋士尧等人战死。同年七月,宋仁宗命令广州(今广东广州)知州萧固迅速率军到达邕州,召集附近各州军队,同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共同驱逐入侵之敌。其后交趾出兵进攻永平寨(今越南谅山东),宋朝廷急忙从荆湖北路抽调三干精锐部队到达两广地区。十二月,交趾再度进攻邕州,宋仁宗急忙命令余靖发兵抵抗,但交趾兵神出鬼没,经常派兵骚扰宋朝领土,宋军对此无可奈何。直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十一月,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陆诜巡察到邕州后,召集左、右江地区四十五个少数民族部落将领到军中议事,在各少数民族部落中设置将校,重新铸造印章给这些人,免除各部落人民所欠朝廷赋税,并责令他们负责防御交趾的入侵。这一措施颇为奏效,交趾被迫派遣使者向宋朝称臣纳贡。

    宋凿二股河

    自从李仲昌等人治理黄河失败后,很长时间没有人敢提治理河患一事。因而黄河依旧泛滥成灾,严重威胁着黄河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支流经过魏州(今河南汲县)这一段称为二股河,宽二百宋尺,黄河从二股河下行一百三十里到达魏、恩(今河北清河)、德(今山东陵县)、博 (今山东聊城)四州交界处,称为四界首。嘉祐五年 (1060),河北都转运使韩贽建议每年派遣二千丁壮年疏浚二股河,将二股河水引入金、赤两条河流。如果开凿二股河取得成功,黄河便可以经过魏、恩二州向东流至德、沧(今河北沧州)二州进入大海,因而黄河水流可分为两股进入大海,这样即可防止黄河上游地区河道堵塞的危险以及黄河水由于排泄不畅而造成的灾害,还可以缓和黄河决口所造成的洪水泛滥。其后韩贽将所作《四界首二股河图》上呈中央,朝廷按照他的建议,役使三千士兵,一个月后完成了开凿二股河的工程。至此,黄河水流一分为二进入大海。

    薛向制置解盐

    嘉祐五年(1060)八月,宋朝政府任命薛向代替范祥为度支判官、权陕西路转运副使兼制置解盐使。当时西夏青盐价格甚低,一些私盐贩往往将青盐偷运到宋境贩卖,而宋朝官府垄断专卖的解盐价格相当昂贵,因而老百姓买盐贩的西夏青盐,不买官府的盐,使解盐大大滞销,严重影响了解盐生产和政府的财政收入。薛向上任后,大幅度地降低解盐价格;同时,由于解盐产量过大,每年产盐量往往超过需求量,因而,陕西、河东地区未卖出的解盐还可供十年之用,薛向下令逐渐减少解盐的产量。其后,解盐生产、运销渐趋稳定。

    宋绝夏青盐之利

    宋朝政府虽然早已下令禁绝河东地区宋夏双方的民间私市,但由于河东地区解盐价格昂贵,因而一些私盐贩往往冒着生命危险贩运西夏所产青盐,西夏政府从中获取厚利。嘉祐五年(1060)、夏奲都四年十月,宋仁宗任命薛向为河东转运使,压低官府所卖解盐价格,商人获利较少,很少再有盐贩偷运青盐过境贩卖了。至此,西夏境内青盐之利也被断绝,执政者没藏讹庞因国内物资奇缺,被迫派兵四处掠夺,被宋军击退。

    梅尧臣逝世

    文学家梅尧臣(1002-1060)。尧臣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称宛陵先生。诗平实朴素。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欧阳修等修《唐书》(《新唐书》)成。

    郭谘上《平燕策》

    英州(广东英德)刺史郭谘善于制造兵器。嘉祜五年(1060)五月;,他将自己所造的拒马车上呈中央,还奏上一篇《平燕策》,专门陈述自己对平定燕云地区的意见。他认为,辽朝幅员辽阔,从互桥关(今河北雄南)至古北口(今北京市密云东北),再从古北口至辽朝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地广人稀,屯驻兵马有限。倘若辽朝南侵宋朝,必然会召集渤海、高丽、女真等各族军队,但辽军兵马远征,缺乏粮饷。如果宋军以逸待劳,取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加之河北地区溏泺纵横,可以限制辽朝骑兵的袭击.建议派遣步兵十二万、骑兵三万、乡兵三万,分别由五员上将统领,并制造拒马车三干辆、陷马枪一千五百支、独辕驽三万。一旦辽军南侵,宋军立即投入战斗。宋仁宗非常重视郭谘的意见,任命他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专门负责宋代兵器生产。

    赵尚宽治理唐州

    从天圣年间后,宋仁宗下诏:凡是老百姓流离失所,十年未回到家园耕种田地者,其田地可以由其它农户耕种,三年之后才开始征收赋税,而且只交纳原来赋税的一半,因而全国荒地得到有效开垦。但在某些地区荒地仍然很多,京西路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就比较典型。嘉祐五年(1060)七月,唐州知州赵尚宽大力兴修水利,按照古代已修成的水利工程遗迹,征调士兵修复三大陂塘储水,开凿了一条水渠,这几项水利工程分别可以灌溉万余顷田地。同时,他还组织当地老百姓修造分支水渠数十条以灌溉农田,唐州田地开垦后,各地老百姓迁徙至唐州者不可胜计,赵尚宽建议将荒地按照迁徙人户的人口数分配,由移民耕种,还借贷官钱给当地老百姓购买耕牛。三年之后,唐州荒地全部被开辟成良田,户口增加一万余户。转运使将赵尚宽的功绩上报朝廷,三司使包拯也称颂赵尚宽的业绩,赵尚宽再一次被任命为唐州知州。后来其继任知州高赋继续按照赵尚宽的政策治理唐州,使唐州得到有效开发。

    苏洵任校书邮

    苏洵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二十七岁以后发奋读书,一年后考中进士,其后又参加制科考试的茂才异等科考试,但未能考中。他烧毁了自己从前所写的全部文稿,闭门苦读,逐渐精通《六经》及诸子百家学说。嘉祐初年,苏洵同儿子苏轼、苏辙到达京城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作《权书》、《衡论》、《机策》等二十二篇文章上呈宋仁宗皇帝,宰相韩琦读罢,推崇备至,拍案叫绝。嘉祐五年(1060)八月,苏洵被任命为校书郎。

    清宁六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