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2年大事件 992年大事记 992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92年史志

    记录公元992年大事件列表

    北宋/辽、西夏-公元992年-壬辰-淳化三年-北宋/辽、西夏


    宋置常平仓

    淳化三年(992),京师地区粮食丰收,粮价骤降,太宗乃命有司高价收购,贮于京师,逢荒年减价卖给平民,称之为常平仓。景德三年 (1006),除沿边州郡外,推行全国。各州按人口多少,量留上供钱一、二万贯为籴本,用以平准粮价,有时也作荒年赈济。景祐以后,由于常平仓积贮有余而三司兵粮不足,钱谷随时被挪用。熙宁二年(1069),常平仓法被青苗法取代。绍兴九年、(1139),重建常平仓。

    宋置三司都勾院

    淳化三年(992),宋置三司都勾院,属三司。分户部勾院、度支勾院、盐铁勾院,职掌审查各地申报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均设判官一人,勾覆官一人。机构不定,时有分合,或合为三司都勾院、三司勾院,或以盐铁、户部勾院为一院,度支勾院为一院。

    太宗置磨勘院

    淳化三年(992),太宗因京朝官、幕职、州县官清浊混淆,难以黜陟,乃设磨勘京朝官院。命王沔、谢泌、王仲华同知京朝官考课;设磨勘幕职州县官院,命张弘、高象先、范正辞同知幕职、州县官考课,总称磨勘院。次年,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徐铉卒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十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誉为“韩、徐”。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为试知制诰。因与宰相宋齐丘有隙,贬为泰州司户掾。不久,又恢复旧职,后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时,徙饶州,召为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李煜即位后,历仕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尚书左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南唐灭亡后,随李煜觐见太祖,召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元年(976),直学士院。四年(979),从太宗征太原,班师后,加给事中。八年(983),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同年卒,享年七十六岁。其著作有世称“大徐本”的《说文解字》、《骑省集》、《稽神录》。

    王怀隐等修《太平圣惠方》成书。载方凡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四首。

    赵普卒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大兴)人,后举家避难至河南洛阳。后周显德初,为永兴军节度刘词幕僚。周平淮南后,补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后,引为掌书记。太祖即位,因拥戴有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同年随太祖征李筠,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建隆三年(962),拜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迁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监修国史。五年 (967),加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赵普为政专断,以权谋私。开宝六年(973),出为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太平兴国初,拜太子少保,后迁太子太保。太平兴国六年(981),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八年(983),出为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四年(987),移山南东道节度,自梁国公改封许国公。端拱元年(988)册拜太保兼侍中。次年,拜西京留守、河南尹,依旧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拜太师,封魏国公。同年卒,享年七十一岁。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忠献。

    许王元僖卒

    原名德明,宋太宗次子。太平兴国七年(982)出阁,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改名元佑。雍熙二年(985),改开封尹兼侍中,改名元僖。后进封许王,加中书令。淳化三年(992)卒,年仅二十七岁。赠太子,谥恭孝。

    王沔卒

    王沔字楚望,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太平兴国元年(976),举进士,授大理评事。四年 (979),迁著作郎、直史馆。同年,擢右拾遗,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次年,加右补阙、知怀州。八年(983),与宋白、贾黄中等同知贡举,擢膳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同年,迁右谏议大夫、同签书枢密院事。雍熙元年 (984),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端拱元年(988),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淳化元年(990),复为枢密副使。次年,罢职。三年(992),与谢泌、王仲华同知京朝官考课。同年卒,时年四十三岁,赠工部尚书。

    统和十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