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大事件 959年大事记 959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59年史志

      记录公元959年大事件列表

      五代十国-公元959年-己未-显德六年-五代十国


      周浚漕河

      后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后周命枢密使王朴至河阴检查黄河堤坝,于汴口立水闸。又命韩通、吴廷祚发徐、宿、宋、单等州数万民夫浚汴水,由韩令坤自大梁(今河南开封)导汴水东入蔡水,以通陈州(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漕运之路;又征发滑、毫二州丁夫,由袁彦督办浚五丈渠,东流定陶(今山东),梁山泊入济水,以通青(今山东益都)、郓(今山东东平西北)漕运。

      周世宗恤民

      后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后周开封奏,旧有田税十万O二千余顷,今核准有余田四万二千多顷,敕减三万八千多顷。往诸州的行苗使还,所奏余田,均照开封府例减。当年淮南大兵过后,大饥,周世宗命贷米给淮南饥民。

      周世宗北伐

      后周显德六年(959)、辽应历九年三月,周世宗以契丹未逐,决意北伐,以吴延祚、张美权留守东京(今河南开封),下令诸将各领马步诸军及水师赴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四月,辽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守将先后降后周。至五月初,辽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间)降后周,瓦桥关以南为后周所有,周得三州、十七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而数万周师未发一矢。周世宗与诸将议收幽州(今北京西南),诸将均以为现兵不可习取燕南之地,但辽骑兵皆聚于幽州之北,不宜深入。周世宗不听,意继续北伐,派刘重进为先锋先发,周世宗在瓦桥因身体不适而止。周孙行友攻下易州(今河北易县),擒辽易州刺史。后周以瓦桥关为雄州,以益津关为霸州,发滨、棣二州丁夫筑霸州城。辽知周军北伐,命北汉出兵骚扰周边境,周李重进出土门(今河北获鹿南井陉口)击北汉,于百井(今山西阳曲东北)击败北汉兵,斩首二千多级。五月底,周世宗返回大梁。六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拔北汉辽州(今山西左权),获辽州刺史。

      后周柴荣卒,子宗训继位

      后周显德六年(959)六月十九,周世宗柴荣病卒。二十日,宣遗诏,以子柴宗训即皇帝位,年仅六岁,是为周恭帝。柴宗训(953——973),显德六年六月封梁王。显德七年正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柴宗训退位,宋封其为郑王。宋开宝六年卒,谥恭帝。

      南唐铸大钱

      后周显德六年(959)七月,南唐因连年与北周战于淮上,又割地输币,府藏空竭,物价腾贵,从礼部侍郎钟谟之请铸大钱“永通泉货”以一当十,又钱当二钱“唐国通宝”。至十月,废永通钱。

      南唐建南都

      南唐自割江北十四州入后周,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后周只隔一条长江,而洪州(今江西南昌)居金陵上游,据南江要会之地,议迁都。后周显德六年(959)十一月,南唐改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于南昌。

      辽与南唐绝交

      南唐地处江淮之间,辽则远属塞北,两国中隔中原地区,王朝更迭频繁,但南唐与辽一直互通友好。开元年间,契丹曾数度遣使至南唐,献马、羊等。南唐保大元年(942),中主李璟即位,曾遣公乘镕由海上至契丹,以续旧好,两国使节不断。南唐宋齐丘就曾利用杀辽使以离间后晋、契丹。后周显德六年(959)十二月,辽遣使至南唐,南唐人夜宴辽使者,辽使酒酣,起更衣,被后周泰州团练使荆罕所募刺客所杀。从此辽与南唐断绝往来。

      王朴定音律

      后周显德六年(959)正月,后周枢密使王朴详定雅乐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并造律准。因唐末以后,乐废缺,以至钟磐相悬,乐工不能奏。王朴通晓音律,详定之,进上,周诏尚书省百官详议,均以为可,于是行王朴所定之律。

      王朴卒

      后周显德六年(959)三月,后周枢密使王朴卒。王朴(915——959),字文伯,山东东平(今东平西北)人。后汉乾佑三年(950)状元,授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后汉将相交恶,王朴知其必乱,辞归。后周世宗柴荣为澶州节度使时,王朴为节度掌书记;柴荣为开封尹,朴为右拾遗,推官。周世宗嗣位为比部郎中。显德二年(955),王朴奉诏撰《平边策》,建议先取江淮,平定南方,然后遂辽,平北汉进而一统天下,周世宗以及宋代统一中国均按照这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方针。显德三年、四年周世宗征南唐,均以王朴留守京师。王朴于显德二年奉诏校定历法,撰《钦天历》,显德六年又奉诏考正雅乐,作"律准"。周世宗命其巡视汴口,王朴于汴口设斗门,还,病卒。

      南唐贬死宋齐丘

      后周显德五年(958)十一月,南唐贬太傅宋齐丘及枢密副使陈觉、李徵左,不久赐陈、李二人死。宋齐丘自放归九华山,被幽于私第。显德六年正月,宋齐丘因不堪其辱,自缢死,年七十三,谥丑缪。宋齐丘(887——959),字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唐元老、谋主。初以谋见用于吴徐温养子徐知诰,其明赏罚、礼贤能、宽征赋等议多为徐知诰所纳,但其为人深为徐温所恶,以至十年为殿直军判官。徐温卒,始擢为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兵部侍郎,居中用事,及为相,以资望浅难以服众,告归九华山。徐知诰强征之。南唐代吴,宋齐丘非但未能以谋主首倡其议,反以言阻之,初受冷落,仅为司徒,后为丞相同平章事。宋齐丘曾建议离间后晋与契丹关系。因其亲吏贪污,称疾求罢省事,许之,复召还。升元六年(962)以怨望出为镇南节度使。李璟即位,召拜中书令,与陈觉、魏岑等相附结,保大元年(943)罢为镇海节度使,宋齐丘求归九华山,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四年复为太傅兼中书令,封卫国公,与冯延己兄弟、陈觉、李徵左、魏岑、查文徽等为一党,孙晟、韩熙载、常梦弼、江文蔚、李德明为一党,党争不已。五年复罢为镇南节度。后周伐唐,任为太傅。后周失江北之失后,众将欲扼险要击,宋齐丘却纵其归以为德,致使失寿州,最终失淮南。

      留从效求附后周

      南唐清源节度使(治泉州,领漳州)留从效据泉漳,实自据一方。南唐交泰元年(958)、后周显德五年,后周割南唐江北十四州之地,南唐复称藩于周。闰七月,留从效遣牙将蔡仲斌穿商人服装,将绢表藏于衣带之中,间道称藩于后周。至后周显德六年六月,留从效又遣使入贡于后周,并请于东京(今河南开封)依藩镇之例设进奏院。周世宗以南唐新附,清源久属南唐,不可改图等为由,不许。

      澄楚卒

      后周显德六年(959)十月十一日,东京(今河南开封)相国寺僧澄楚卒。澄楚(889——959),俗姓宗,十岁出家,师从相国寺智明。研习新章律部,澄楚击难酬答,露牙伸爪,时号“律虎”。王公大人从其者众。后晋高祖石敬瑭召其入宫,赐紫袈裟,号“真法”。皇家妃子公主有出家者,由澄楚剃度,命其为新章律宗主,一生度僧尼八千多人。

      南汉宦官横行

      南汉自中宗刘晟时期,宦官女宠当道。后主刘鋹即位后,朝政皆出自宦官。刘鋹擢藩府旧僚钟允章为尚书右丞、参政事,颇倚重。钟允章请诛乱法者以正纲纪,刘鋹不能从,却为宦官所恶。南汉大宝三年(959)十一月,宦官内侍监许彦真、李托、玉清官使龚澄枢等人乘祀圜丘之际,诛杀钟允章及二子。刘鋹非但不能治,反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事均取决于龚澄枢。当时南汉国中凡有才能或状元、僧道可与谈论者,均先下蚕室阉割,然后才得进用,也有自宫求进,或免死而宫者,国中有宦官近二万人,显要用事之人,大抵皆宦官。宦者称士人为门外人,不得参于政事。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