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7年大事件 957年大事记 957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57年史志

      记录公元957年大事件列表

      五代十国-公元957年-丁巳-显德四年-五代十国


      北汉改元天会

      后周显德四年(957)正月初一,北汉大赦,改元天会。

      周世宗再征南唐

      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三年(956)正月,初次亲临淮上,主对南唐的征伐,五月返回大梁,后周军队则依旧攻寿州(今安徽寿县)不停。七月,南唐收复了大部分后周所占州县,援军驻扎于紫金山,与寿州城烽火相应,宋齐丘欲以德怀柔周师,命南唐诸将各自严守,不得擅击周兵,南唐齐王李景达拥兵五万屯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但军政均决于枢密使陈觉,陈觉毫无出战之意,将吏畏陈觉,不敢言战,因此寿州形势愈加危急。后周方面,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于下蔡(今安徽凤台)击退南唐林仁肇所帅水陆援军,以铁丝系大木锁江,阻止南唐军前进;周世宗自前线返大梁后,有鉴于南唐水军强大,于大梁城西汴水旁造数百艘战船,由南唐降卒教练水师。十二月,后周征发陈、蔡、宋、毫、颍、兖、曹、单等州丁夫数万人筑下蔡城。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正月,南唐寿州城中粮食已尽,李景达派遣许文稹、边镐、朱元等统兵数万救援,驻扎于紫金山(今安徽凤台东南),又筑甬道数十里,准备运粮进城;后因阵前总指挥李重进截击并大破南唐军,杀五千人,夺两寨。三月,周世宗柴荣二次亲临淮上,直抵寿州城下,命后周军破紫金山南唐军,断其甬道,使南唐军首尾不能相顾,后因水师也自闵河沿颍入淮。南唐北面招讨使朱元因与陈觉不和,率万余人降后周。周世宗为防止南唐军一旦溃败向东沿河而逃,命水师数千沿淮而下,军于赵步(今安徽凤台东北淮河北岸),后周诸将击紫金山南唐军,杀获万余人,擒许文稹、边镐、杨守忠,南唐败军果然如周世宗所料沿河东逃,被后周水陆夹击,战、溺死及降者近四万人,后周获战舰粮仗以十万计。后周夹淮水筑镇淮军两城,切断南唐驻濠州的大军与寿州之间的应援之路。南唐齐王李景达、陈觉奔回金陵。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坚守寿州,刘曾建议主动出击,齐王景达未准,此时病重,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以刘仁赡名义作表投降。后周历时一年多时间,下寿州,徙寿州治所于下蔡,赦境内死罪以下,百姓响应南唐号召入山林者,招复业,不问罪,开寿州仓赈饥民。周世宗返回大梁,分南唐降卒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周世宗三征南唐

      后周显德四年(957)、南唐保大十五年三月,周世宗二次驾临淮上督战,攻克寿春(今安徽寿县)后返回大梁。五月,南唐郭廷谓率水军切断后周驾于涡江(今安徽怀远东北涡河入淮处)的浮桥,又于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袭击并打败后周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当年十一月,周世宗第三次亲临淮上。在濠州(今安徽凤台东北)亲自率军攻拔州东北的南唐营寨,周将李重进破濠州南关城。周世宗又亲自攻濠州城,周将王审琦拔南唐水寨,周水师拔南唐植于淮水中的巨木,焚毁南唐战舰七十余艘。守濠州的郭廷谓请求先遣使至南唐朝廷禀命,然后出降,周世宗许之。周世宗得知南唐有数百战船在涣水以东准备救援濠州,亲自带兵连夜水陆夹击,大破南唐军于濠州以东的洞口,斩首五千余级,降二千余人。又乘胜至泗州(城今入洪泽湖),督军攻城。十二月,南唐泗州守将举城降,周世宗禁军中毋犯民田,克城之后,无一士卒敢擅入城中。下泗州后,周世宗又亲自帅亲兵沿淮河北岸前进,赵匡胤统步骑自淮河南岸进军,诸将以水师自河中进军,水陆三路兵马共追击南唐军,其时淮河之滨葭苇如织,周师士卒乘胜人人奋勇争先,至楚州(今江苏淮安)西北大破南唐军,烧沉之余,还获战船三百余艘,南唐士卒杀溺之后俘七千余人。经此一役,南唐在淮上的战船丧失殆尽。郭廷谓知不能守,以濠州降后周。后周得兵万人,粮数万斛。后周移师攻南唐楚州(今江苏淮安),又分兵攻天长,派数百骑往州,南唐焚扬州官府、民舍,驱百姓南渡,待后周军至扬州,已是一座空城。周世宗又乘泰州(今江苏泰州)无备,袭取泰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亦为周将所克。显德五年正月,周世宗为引战舰由淮河入长江,亲自规划,征发楚州百姓,十天即疏浚了楚州西北的鹳水,用工甚省。后周数百战舰直抵长江。之后,又拔静海军(今江苏南通),打通了往吴越的道路。后周大军压境,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坚守城池,后周攻城四十多日不能克,周世宗宿于城下,亲自督战,破城后,张彦卿仍与一千多部下拒战,全部战死。荆南高保融派百艘战船袭鄂州(今湖北武汉)以配合周师。二月,周世宗自楚州至扬州,发万余民夫,于扬州城东南另筑小城治之。三月,南唐割地、输帛,去国号求和,周允之,诏遥为相应的荆南。吴越军各归本道,赏赐吴越王钱弘俶犒军帛三万匹,高保融一万匹。四月,周世宗平江北后,北还大梁。

      后周设制科

      后周显德四年(957)十月,后周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等制科,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指平民),并许应诏。

      周疏汴水

      后周显德四年(957)四月,后周疏浚汴水北入五丈河。东流经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南)、济(今山东钜野)及郓(今山东东平西北)入济水,齐、鲁(今山东)船只可直达大梁(今河南开封)。

      天会元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