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公元940年-庚子-天福五年-五代十国
楚立溪州铜柱
后晋天福五年(940)二月,楚收服溪、锦、奖三州诸蛮,楚王马希范以铜五千斤铸柱,立于溪州(今湖南古丈东北),铜柱高一丈二尺,呈六棱形,内空,上铸铭文二千一百一十八字,由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撰文,保存至今。据铭文,楚平诸蛮后,仍以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彭氏诸子及将吏仍复旧职,赏赐有差;并发放廪粟赈贫;迁溪州城于平岸。并规定,归顺后赋税依旧制;本州赋租留州自用;诸部不许侵邻州劫掠,诱纳逃户;楚不向溪征兵抽差等等。
闽广度僧人
闽历代君主均奉道佞佛,永隆二年(940),闽帝王曦度民为僧,因闽赋役颇重,所以百姓为避重赋大多愿出家,度僧竟达一万一千人。
后晋废置翰林院
后晋天福五年(940)九月,后晋废翰林学士院,所掌之事归中书舍人。至开运元年(944)六月,复置。
南唐建庐山国学
南唐升元四年(940)、后晋天福五年,南唐于庐山白鹿洞建学馆,置田供给学员用度,由李善道为洞主,号"庐山国学"。至宋代,在此基础上形成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
赵崇祚编《花间集
后蜀广政三年(940)、后晋天福五年,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不详,后蜀官卫尉少卿。《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以下晚唐、五代词十八家,其中有不少作品依靠本集保存下来。此集流传至今。
可洪撰成《大藏经音义随函录》
汉中沙门可洪从唐长兴二年(931)到天福五年(940),历时四年撰成《大藏经音义随函录》,进上,命入大藏。可洪,秦人。初习儒业,能文。皈依佛教,博通经籍。《随函录》三十卷,订正了玄庄、厚师、谦师、郭逐各家的错讹。
曹元德继掌归义军
后晋天福五年(940)二月初一,沙州(今甘肃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卒,后晋赠太师,以其子曹元德袭归义军节度使位。
闽王曦、王延政兄弟相阋
闽永隆二年(940)正月,早已有间隙的闽帝王曦与弟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王延政兄弟,终于刀兵相见,互相攻伐。王曦自上年即位后,骄淫苛虐,猜忌宗室,派亲信业翘监建州军,杜汉崇监南镇军。业、杜二人争相向王曦告发王延政的私事。业翘因与王延政议事意见不同,以谋反斥王延政,王延政欲斩业翘,业翘逃入南镇。王延政发兵攻南镇,业、杜二人逃回福州。王曦派潘师逵、吴行真率四万兵马攻王延政,王延政向吴越求援。二月,吴越钱元瓘不顾宰相林鼎之谏,派仰仁铨、薛万忠领兵四万援王延政。三月,王延政连败潘师逵,杀千余人,斩潘师逵。吴行真不战而逃,损失万余人。王延政乘胜取永平、顺昌二城,军势大盛。四月,吴越援军到建州,王延政因福州军已经败退,请吴越军回师,遭拒绝,仰仁铨等在建州城西北扎营。王延政反过来向王曦求援。王曦一面派二万人增援建州,一面派兵切断吴越军粮道。五月,王延政出兵攻吴越军,吴越军因久雨粮尽,大败,伤亡数以万计。南唐李升派人调解王氏兄弟,六月,王延政与王曦于王审知陵前盟誓,但兄弟之间相互猜忌则依然如故。
安州叛晋附南唐
后晋天福五年(940)、南唐升元四年四月,后晋以前横海节度使马全节代李金全为安远节度使。五月,李金全在宠吏胡汉筠的劝说下举安州(今湖北安陆)叛晋附南唐。五月,晋以马全节率汴、汝、洛等十二州兵力讨李金全,保大节度使安审晖为副。南唐则派鄂州屯营使李承裕、段处恭领三千兵迎李金全。六月初九,李承裕等到安州,李金全率部投南唐军,安州的将吏、资财全部为南唐所夺。次日,马全节与李承裕交战,大败南唐军,李承裕等掠安州后南逃,又连续为晋副将安审晖所败,段处恭战死,李承裕为俘。马全节斩李承裕及一千五百南唐士兵,将监军杜光业等五百余人送归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晋高祖石敬瑭均释而遣返。此役南唐共损兵折将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