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5年大事件 905年大事记 905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05年史志

      记录公元905年大事件列表

      唐-公元905年-乙丑-天祜元年-唐


      杨行密平安仁义

      杨行密部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据城叛,其人勇敢果毅,深得众心。王茂章久围润州(今江苏镇江),逾年不克。行密招降,仁义不从。天佑二年(905)正月,茂章掘地道入,遂克城,擒仁义,斩于广陵(今扬州)。淮南三将田君、朱延寿、安仁义叛乱,至此始完全平定。

      王师范由淄臂被徙河阳

      天佑二年(905)正月,朱全忠命李振知青州(今山东益都)事,代王师范。二月,李振至青州,师范举族西迁,素服乘驴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全忠表李振为青州留后。三月,以王师范为河阳节度使(今河南孟县)。

      朱全忠杀昭宗诸子

      天佑二年(905)二月九日,朱全忠使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裕等九人,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缢杀之,投尸池中。

      杨行密再攻鄂州,克之

      杨行密平定内乱,又于天佑二年(905)正月败两浙兵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东)。二月,朱全忠围寿州,不克,引军归大梁。推南兵急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全忠遣将曹延祚领兵与杜洪共守。是月,淮南将刘存攻拔鄂州城,执杜洪、延柞及汴兵千余人,悉送广陵斩首。行密以刘存为鄂岳观察使。

      朱全忠逐杀朝士

      宰相柳璨性轻佻,时天子左右皆朱全忠腹心,璨曲意依附,谮宰相裴枢。崔远、独孤损三人于全忠,天佑二年(905)三月,三人皆罢政事。以礼部侍郎张文蔚、吏部侍郎杨涉同平章事。五月,彗星现,占者曰;"君臣俱灾,宜诛杀以应"。柳璨、李振皆谓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怨望腹非,聚徒横议,劝朱全忠尽去朝士以塞灾异。于是凡朝廷宿望,或门第高华,或科第自进,声迹稍著者皆指为浮薄,贬逐无虚日。前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等皆贬逐远州,搢绅为之一空。六月一日,所贬宰相敕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于所在自尽。朱全忠旋聚裴枢等及朝士被贬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李振因先前屡举进士不中,深恨搢绅之士,言于全忠:“引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李振怙朱全忠之势,见朝士皆盛气凌之,动辄窜逐,时人谓之“鸱枭”。士大夫因避乱,多不敢入朝,全忠敕所在州县督遣来朝,无得稽留。

      朱全忠取山南东道、荆南二镇

      天佑二年(905)八月,朱全忠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东连杨行密,西结王建,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将兵击之,自以大军为后继。师厚连下忠义军所属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山南东道诸州,今河南、湖北境内)。九月,引兵渡汉江,赵匡凝引兵二万来战,杨师厚大破其军,遂围其府城襄阳。匡凝焚府城沿汉江逃奔广陵(今江苏扬州)。师厚会全忠军遂据襄阳。荆南节度使赵匡明闻讯,帅众二万弃城奔成都。全忠以杨师厚为山南东道留后,引兵击江陵,荆南牙将王建武遣使降。全忠乃以都将贺环为荆南留后,不久又表杨师厚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今湖北襄阳)。

      王建取金州

      蜀将王宗贺等攻冯行袭,所向皆捷。天佑二年(905)九月,行袭弃金州(今陕西安康),东奔归附朱全忠,其将全师朗以城降。王建改师朗姓名曰王宗朗,补金州观察使。

      杨行密、钱镠争睦、婺、衢

      天佑二年(905)正月钱镠两浙兵围叛将陈询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东),杨行密遣西南招讨使陶雅往救,败两浙兵,虏钱镠从弟钱镒。四月,陶雅会衙(今浙江衢县)、睦兵攻婺州(今浙江金华),钱镠遣其弟钱镖将兵往救,八月,又遣方永珍救婺州。九月,淮南将陶雅、陈璋攻拔婺州,执刺史沈夏。杨行密以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今安徽歙县)、婺、衢、睦观察使;以陈璋为衢、婺副招讨使。璋转攻暨阳(今浙江诸暨),被两浙将方习击败,习又率兵转攻婺州。睦州被两浙兵围攻,陈询不能守,弃城奔广陵,陶雅遂入据其城。

      杨行密卒,子杨渥嗣

      天佑二年(905)九月,杨行密寝疾,急召其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改以王茂章任宣州观察使。十月,杨渥至广陵,行密承制以渥为淮南留后。十一月二十六日,杨行密卒。淮南将佐共请宣谕使李俨承制授杨渥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杨行密(852——905),初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应募为州兵,迁队长,起兵据庐州,中和三年(883)任庐州刺史。昭宗时进淮南节度使,封吴王,以河南江东为基地,景福元年(892)攻杀孙儒,渐占有淮南、江东之大部。天复二年(902)受唐封为吴王。在位时轻徭薄赋招抚流亡。死后不久其子杨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朱全忠攻光、寿,败归

      朱全忠取荆、襄二镇后,拓地千里,欲乘胜击淮南。天佑二年(905)十月,大军逾淮进抵光州(今河南潢川),遇大雨,人马疲乏,土卒多逃亡。光州刺史柴再用严设守备,据城不降。全忠又进围寿州(今安徽寿县),守城淮南将士坚壁清野,全忠竟无林木可为栅,乃渡淮北返。柴再用出兵抄袭其后,斩汴兵三千余人,获辎重万计。

      朱全忠杀蒋玄晖、柳璨等

      天佑二年(905)十一月,朱全忠急于称帝,密使蒋玄晖、柳璨议传禅。玄晖与璨以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乃以全忠为相国,总百揆,又以宣武等二十一道为魏国,封全忠为魏王,仍加九锡。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谮称:“玄晖、璨等欲延唐祚,故逗留其事以待变”。全忠果怒其滞缓,故让九锡不受。十二月,朱全忠收蒋玄晖等,以王殷权知枢密,赵殷衡权判宣徽院事,并三上表辞魏王、九锡之命,修大梁(今河南开封)府舍为宫阙,罢宫女传宣诏命。不久,杀蒋玄晖、柳璨,车裂张廷范于都市,又遣人杀何太后。

      原归义军张承奉自称白衣天子

      天佑二年(905),唐沙州(今甘肃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已自立,称白衣天子,号西汉金山国。新、旧《五代史·吐蕃传》有张承奉自号白衣天子的记载,敦煌斯坦因文书五千七百四十七号残卷亦有残文八行记其事。

      唐哀帝李柷天祜元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