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3年大事件 903年大事记 903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03年史志

      记录公元903年大事件列表

      唐-公元903年-癸亥-天复三年-唐


      王师范起兵讨朱全忠

      淄青节度使王师范以忠义自许,韩全诲以诏书征藩镇兵入援乘舆,师范泣下沾衿。天复三年(903)正月,师范分遣诸将诈为商贩偷袭朱全忠所领诸州,多事泄被擒,独行军司马刘寻攻取兖州。牙将张居厚帅壮士至华州,杀知州娄敬思;崔胤帅众拒战,擒居厚。朱全忠闻变,遣将分兵东巡。王师范遣使以起兵告李克用,克用报书极赞之。

      李茂贞初诛宦官

      天复三年(903)正月六日,李茂贞请昭宗诛宦官"四贵",以便与朱全忠连和,奉车驾还京。昭宗喜,即遣凤翔卒收中尉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四人,斩其首。另任宦官第五可范为左军中尉,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是夜,又斩神策都将李继诲、李彦弼及凤翔将李继筠等十六人。第二天遣使囊全诲等二十余人首以示全忠,全忠遣李振奉表入谢。不几日,凤翔诛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亦密令京兆搜捕退休宦官,杀九十人。

      凤翔解围

      宦官四贵韩全诲等已诛,而朱全忠围犹未解。天复三年(903)正月,李茂贞卑辞致书请崔胤率百官赴行在。凤翔启城门将放唐昭宗出城,茂贞复请昭宗女平原公主嫁其子李侃,又欲以苏检女为景王秘妃以自固,帝后皆应从。二十二日,车驾出凤翔幸全忠营,全忠素服迎拜,二十五日,崔胤率百官迎谒,二十七日入长安。帝被胁出奔半年,至是始返。

      朱全忠、崔胤尽诛宦官

      昭宗还长安,天复三年(903)正月二十八日,朱全忠、崔胤同奏对。胤奏请根除宦官祸害,悉罢诸司使,罢诸道监军。是日,朱全忠以兵驱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冤号之声,响彻内外。出使监军在外者,诏所在收捕诛杀,止留黄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备宫廷洒扫。昭宗怜第五可范等或无罪,作文祭吊。自是宣传诏命,皆令宫女出入,神策两军内外八镇兵悉属六军,以崔胤兼判六军十二卫事。时宦官尽死,唯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湮及退休居西川之严遵美受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保护而幸留性命。韩全诲所献宫女宋柔等十一人及僧、道等二十余人虽非宦官,亦送京兆杖杀。

      崔胤专权

      天复三年(903)二月,诏凡在凤翔府出李茂贞、韩全诲之意所授官一概停废。时宰相崔胤恃朱全忠势专权,朝廷赐诸道诏书,独无凤翔,宰相陆扆以为不可,崔胤奏贬之。又赐茂贞、全海所举宰相苏检、卢光启死。朝臣从昭宗幸凤翔者,贬逐三十余人。凡朝廷动静,崔胤皆禀朱全忠,刑赏系其爱憎,中外皆畏之。翰林学士韩偓荐御史大夫赵崇、兵部侍郎王赞为相,崔胤恶其分己权,使朱全忠入争辩,昭宗不得已,贬韩偓濮州司马。

      朱全忠进爵梁王

      天复三年(903)二月,昭宗赐朱全忠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其部下迎銮功臣不等。昭宗又以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全忠为副元帅。崔胤承全忠密旨,以幼童李祚充元帅。加全忠守太尉、进爵梁王。以胤为司徒兼侍中。四月,以朱全忠判元帅府事,天下兵马尽归其统辖。

      朱全忠辞归镇

      朱全忠置朝廷于手掌,天复三年(903)二月间,全忠奉昭宗命致书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取回平原公主。又以汴将朱友裕为镇国节度使;奏留步骑万人于旧神策两军营署,以朱友论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汴将张廷范为宫苑使、王殷为皇城使、蒋玄晖充街使。于是全忠之党遍布禁卫及京辅。一切安排就绪,全忠辞归大梁。昭宗为之饯行,崔胤送至霸桥。

      王师范力拒朱全忠

      天复三年(903)三月,朱全忠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调集大军进攻淄青王师范。汴将朱友宁击败王师范弟师鲁兵,进攻青州(治今山东益都);葛从周引兵围兖州。王师范求救于淮南,杨行密遣步骑七千赴之,又遣兵数万攻宿州(今山东宿县)。五月,淮南兵合淄青兵攻拔密州(今山东诸城),斩刺史刘康乂。六月,汴兵拔登州(今山东蓬莱),淄青兵拒战,斩朱友宁于阵,大破汴魏军。七月,朱全忠自率二十万大军攻师范,大破淄青、淮南兵,收复密州。

      杨行密攻鄂州杜洪

      天复三年(903)正月,杨行密遣李神福攻杜洪。三月,李神福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杜洪求救于朱全忠。四月,全忠遣将韩京率万人赴援,又遣使请荆南节度使成汭、武安节度使马殷、武贞节度使雷彦威出兵救洪。成汭欲取江淮之地以自广,乃自江陵发舟师十万沿江东下。五月,成汭行未至鄂州,马殷、雷彦威乘虚袭江陵。成汭将士亡其家,皆无斗志,其舟师被淮南将李神福攻破,战舰被焚,成汭赴水死。韩京闻败亦引兵还。

      李茂贞辞尚书令

      朱全忠守中书令。李茂贞为尚书令,官在全忠上。茂贞畏朱全忠之强,居官不敢在全忠上,累表乞辞尚书令。天复三年(903)五月,诏复以李茂贞为中书令。

      云州叛晋

      天复三年(903)五月,李克用所署云州(今山西大同)都将王敬晖杀刺史刘再立,叛降刘仁恭。李克用遣李嗣昭、李存审将兵讨击,仁恭遣兵五万救敬晖。嗣昭畏燕兵之强,退保乐安。敬晖乘晋军退走,弃城而逃。克用怒嗣昭、存审失王敬晖,皆削其官。

      崔胤募禁卫兵

      宰相崔胤判六军,但左右龙武、羽林、神策等军已名存实亡。天复三年(903)五月,崔胤奏请募兵。诏命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兵于市。朱全忠自此疑崔胤有图己之心。十一月,汴将朱友伦在禁军左军击球,坠马而卒,全忠疑崔胤故意谋害,杀同击球者十余人,以兄予朱友谅代典宿卫。崔胤更畏全忠,向全忠解释募兵为防李茂贞。全忠假意听从,暗中使麾下壮士应募以察其变,胤不之知,犹日夜缮治兵仗不息。

      王建进爵蜀王

      天复三年(903)八月十三日,诏加西川节度使、西平郡王王建守司徒,进爵蜀王。

      杨行密三部将叛变

      杨行密部将宁国节度使田君与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居功不满,天复三年(903)八月同举兵反。田君又遣使至寿州(今安徽寿县)约奉国节度使朱延寿同叛,使者被获,行密用计执斩延寿。九月,淮南将李神福、台濛败田君兵,进围宣州(今安徽宣城);另一将王茂章攻润州。十月,台濛设伏大破田君。十二月,田君率死士数百出战,阵上被台濛斩杀,濛遂克宣州。润州(今江苏镇江)则久外攻不下。

      王师范降于朱全忠

      天复三年(903)九月,王师范遣使求降于朱全忠,称韩全诲、李茂贞以朱书御札使之举兵,而不敢违。时朱全忠闻李茂贞将起兵逼京畿,恐其复劫昭宗西去,欲迎车驾都洛阳,乃受师范降,并以师范权淄青留后。淄青行军司马刘寻亦以兖州降于汴将葛从周,朱全忠表为保大军(驻节鄜州,今陕西富县)留后,以拒李茂贞。

      王建取忠、万、夔、施四川

      蜀将王宗本请出兵取荆南,王建即以宗本为开道都指挥使,将兵东下三峡。天复三年(903)九月,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侯矩因成汭死,以州降宗本。蜀遂平定夔、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施(今湖北恩施)四州之地。王建复以侯矩为夔州刺史,更姓名曰王宗矩。以王宗本为武泰留后,徒治涪州(今四川涪陵)。

      契丹始建开教寺

      天复三年(903)七月,契丹酋领耶律阿保机率众攻掠河东代北诸郡,虏获牲口数万,马牛羊不计其数。九月,阿保机于潢河(今西辽河支流黄水)之南建龙化州,并在城内建开教寺,此为

      契丹信佛教之始。

      赵匡凝袭掘荆南

      成汭败死,荆南节镇无主。天复三年(903)十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遣兵袭荆南(今湖北江陵),逐雷彦威之兵,据有江陵。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时唐室虚弱,诸道贡赋多不

      上供,唯匡明兄弟委输不绝。

      朱溫杀前宰相张浚

      致仕宰相张浚曾策动王师范举兵反朱全忠。全忠将谋篡夺,恐浚扇动藩镇反对,令河南尹张全义杀浚。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全义遣牙将杀浚。浚子格逃至荆南而入蜀。张浚,字禹川,本河间人(今河北),僖宗时以处士召为太常博士。昭宗时建言朝廷强兵以服天下,征诸镇兵讨李克用,兵败遭贬。乾宁中,上疏乞骸骨,以左仆射致仕,属于洛阳长水墅,而时常议论国家大事。昭宗播迁,浚致书藩镇,号召勤王。及朱全忠胁昭宗迁都洛阳,浚即知其将行篡弑,致被全忠杀害,其家百余人并遭难。

      刘仁恭始挫契丹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习知契丹虚实,常乘秋深深入塞外讨击,焚塞下野草,使契丹马多饿死。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契丹酋领耶律阿保机遣其妻兄阿钵入寇,幽州将刘守光佯与之和,设伏擒之,后阿保机以重赂赎回。

      日僧能光入蜀

      天复三年(903),洞山良价弟子瓦室和尚能光(日本国人)入蜀,永泰军节度使鹿虔扆舍宅为禅院,俾能光居之。

      朱全忠杀崔胤

      朱全忠欲迁昭宗都洛阳,恐宰相崔胤立异,天复四年(904)正月,密表崔胤专权乱国,离间君臣,并其党六军诸卫副使郑元规、威远军使陈班等,皆请诛之,诏贬胤等,公布胤等人罪状;胤所募兵全部解散;以崔远、柳璨为宰相。全忠密令朱友谅以兵围崔胤第,杀胤及郑元规、陈班并胤所亲厚者数人。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