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7年大事件 827年大事记 827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827年史志

    记录公元827年大事件列表

    唐-公元827年-丁未-宝历三年 大和元年-唐


    改元太和

    宝历三年(八二七)二月十三日,文宗临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太和。

    文宗平定横海镇

    宝历二年(八二六)四月,横海(今河北沧州东南)节度使李全略卒,其子节度副使李同捷居丧擅为留后,重贿邻道以求世袭。唐廷未许。大和元年(八二七)三月,同捷遣掌书记崔从长与其弟同志、同巽入朝,佯请朝命,实图朝廷授任节度使。文宗诏同捷移镇兖海,以乌重胤代为横海节度使。同捷托为将士所留,拒不奉诏。八月,文宗诏削李同捷官爵,命诸道兵讨伐。李同捷以珍玩、女妓贿河朔三镇,魏博(今河北大名)节度使史宪诚密以粮援助横海,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庭凑亦出兵阻挠官军。二年九月,文宗削王庭凑官爵,命诸道兵马并讨王庭凑、李同捷。王庭凑勾结魏博大将亓志绍,与其合兵掠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谋杀史宪诚父子,夺取魏博。史宪诚时巳表示归顺唐廷,遂上奏告急。文宗诏义成(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李昕率行营兵击亓志绍。三年正月,李昕与宪诚子史唐连兵大败亓志绍。李同捷穷迫无援,其棣州(今山东惠民东南)被武宁(今江苏徐州)节度使王智兴攻拔。四月,幽州节度使李载义率军攻沧州,破其外城。新任横海节度使李攻克德州(今山东陵县)。李同捷被迫请降。谏议大夫柏耆奉诏宣慰行营,率数百骑驰入沧州,诛李同捷,横海之乱平,共历时三年。

    王沛卒

    王沛,许州人,少有勇力,节度使上官说重其材勇,以女嫁沛,署牙门将。说卒,其婿田儒密谋兵变,以继任节度使职,沛与监军合谋,尽擒其党,以功拜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中丞。元和十年(八一五),李光颜奉诏征讨淮西,授沛为行营兵马使,屡立战功,加御史大夫。十四年(八一九),随光颜屯兵邠宁(今陕西彬县),防遏吐蕃,以功授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长庆元年(八二一),兼忠武节度副使,率军讨平李齐叛乱,迁兖海沂密(今山东兖州)节度使。宝历元年(八二五),移镇忠武。太和元年四月卒。

    高瑀不为“债帅”

    太和元年(八二七)四月廿八日,忠武节度使王沛卒,廿九日,以太仆卿高瑀检校左散骑常侍,充忠武节度使。时节度使多出自禁军,禁军大将资历高深者,皆以高息向富人贷钱,以贿赂神策军中尉,求为节度使。及其到任,则重敛百姓,以偿还所贷之钱,时谓“债帅”。及王沛卒,宰相裴度、韦处厚奏请以高瑀代任。中外群臣相贺,以为从此“债帅”少矣。

    诏停宰臣内庭奏事搜身

    自魏晋以来,朝臣入内庭奏事皆须搜身,以防不测。太和元年(八二七)五月七日,文宗以推信宰臣为由,诏令今后紫宸殿坐朝,百官退班,宰臣复入奏事,其监搜旧规宜停。

    王播拜相

    太和元年(八二七)五月廿三日,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盐铁转运等使王播入朝,献银器数千件,绫绢数十万匹。六月三日,以王播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高承简卒

    高承简,中唐名将高崇文之子,渤海族人。少为忠武军(今河南许昌)将,后入神策军。元和十二年(八一七),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督诸军讨吴元济,辟承简为都押衙。淮西平定,迁溵州(今河南郾城),邢州(今河北邢台)、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刺史。长庆元年(八二一)李介叛乱,承简执其使者,发兵坚拒叛军数日,以功迁兖海节度使。移义成(今河南滑县)节度使,入朝为右金吾大将军。宝历二年(八二六),迁邠宁节度使,防遏吐蕃有功。因病奏请入朝,途中卒。

    乌重胤卒

    乌重胤,字保君,少为昭义(今山西长治)牙将。元和四年(八0九),朝廷命吐突承璀率诸军讨王承宗,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密与贼通,承璀与重胤密谋擒拿从史,以功擢河阳(今河南沁阳)节度使。十年,奉诏率军与李光颜犄角相应讨吴元济,凡百余战,屡破敌军。迁检校司空,封邠国公。十三年,移横海节度使,上言河朔三镇割据缘由,使管内三州州兵并令刺史统辖。后宪宗接受其建议,令藩镇外镇兵皆由刺史收管,削弱藩帅军权。长庆元年(八二一),奉诏讨伐王庭凑叛乱,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未可轻进,移为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二年入朝,转天平节度使。太和元年(八二七),横海李同捷叛乱,诏重胤兼横海节度使,率军征讨。卒于任,年六十七岁。

    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