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8年大事件 728年大事记 728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728年史志

      记录公元728年大事件列表

      唐-公元728年-戊辰-开元十六年-唐


      春州(治今广东阳春)、泷州(治今罗定南)僚陈行範、广州僚冯璘、何游鲁等起兵。行範称帝,璘称南越王,游鲁称定国大将军,谋据岭表。旋被杨思助所破。吐蕃攻扰瓜州,又至祁连城(今甘肃民乐东南),均被击败。彍骑改称左右羽林军飞骑,分长征兵为番,每年遣一番还家休沐。规定每年定户籍一次,分为九等。

      张说上《大衍历》

      先是开元九年,因《麟德历》日食久不验,诏僧一行作新历。一行测得各地纬度,定各地所见日食分数,据《易》象大衍之数立法,故名《开元大衍历》。历成而一行卒。开元十六年(七二八)八月由张说领衔呈上。张说与陈玄景等编有《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附历以行。此历自开元十七年至至德二年(七二九至七五七)共行二十九年。

      裴漼撰《少林寺碑》

      吏部尚书裴漼《嵩岳少林寺碑》撰于开元十六年,叙太宗为秦王时,得少林寺十三武僧之助,平定王世充事。裴文与太宗为秦王时手教合刻为一碑,至今仍存少林寺中。

      始于兴庆宫听政

      开元二年七月,玄宗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后又于宫西南置楼,西曰花萼相辉之楼,东曰勤政务本之楼。至十六年(七二八)正月初三日始移仗于兴庆宫听政。

      春、泷、广诸州僚民起事,杨思勖讨平之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正月,春州(今广东阳春)、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百里)獠民陈行范,广州(今广东番禺)僚民冯璘、何游鲁反,陷四十余城。行范称帝;璘称南越王,游鲁称定国大将军,欲据岭表。朝命内侍杨思勖发桂州及岭北近道兵讨之。十二月,破泷州,擒冯璘何游鲁。行范逃至云际、盘辽二洞(在云雾山区),思勖追捕,竟生擒,斩之。凡斩首六万。思勖为人严刻,左右部属禀事,不敢仰视,故用兵所向有功。然性残忍,所得俘虏,或生剥面皮,或以刀划开发鬓,揭去头皮,蛮夷之民莫不畏之。

      宇文融身兼数使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正月,先以宇文融为户部侍郎兼魏州刺史,充河北道宣抚使(唐宣抚使始此);旋命融检校汴州刺史,充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融请用《禹贡》所载“九河”故道开稻田,并回易(换取)陆运钱,官收其利。虽兴役不息,然事多不就。

      改“矿骑”为“飞骑”

      先是开元十一年置“长从宿卫”,十三年易名“矿骑”,至十六年(七二八)二月改为左右羽林军“飞骑”,即由南牙卫军改为北门禁军。

      萧嵩等连败吐蕃兵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七月,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十一日,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在当时九曲,今青海省龙羊峡),擒获甚众,焚其骆驼桥(吐蕃在九曲黄河所造)而还。八月二十八日,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再破吐蕃于祁连城下,其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帅强弩兵四千击之。自辰战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虏众纷散逃入祁连山(今甘肃民乐西南一带)中,哭声震谷。

      萧嵩入相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十一月一日,以河西节度副大使萧嵩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嵩有破吐蕃功,援例入相。

      定长征兵番役制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十二月五日敕:“长征兵无有还期,人情难堪。宜分五番,岁遣一番还家洗沐,五年酬勋五转。”此谓长征兵可以五年轮休一次,故每年有一番还家,每番得酬勋一转。

      制户籍三年一定,分为九等

      此系开元十六年(七二八)制。唐初武德六年三月,令天下户量其赀产,定为三等;至九年三月诏:天下户三等,未尽升降,依为九等。又永徽五年二月敕:天下二年一定户。由是开元十六年制:“户籍三年一定,分为九等。”其制文云:“天下户等第未平,升降须实。比来富商大贾,多与官吏往还,递相凭嘱,求居下等(等高则纳税多),自今已后,不得更然。”又定“诸户籍三年一造,……每以造籍年预定为九等,便注籍脚。”

      册立裴安定为疏勒王

      疏勒国系汉时旧地,西带葱岭,其王姓裴氏,俗事袄神,有胡书文字。贞观九年,遣使献名马,自是朝贡不绝。开元十六年(七二八),玄宗遣使册立其王裴安定为疏勒王。

      新罗遣使来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新罗王金兴光遣弟嗣宗入唐宿卫,献方物。又上表请令人就中国学问经教,许子弟入国子学,玄宗许之。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