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大事件 589年大事记 589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589年史志

    记录公元589年大事件列表

    隋-公元589年-己酉-祯明三年 开皇九年-隋


    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十月,隋文帝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率大军51万,兵分8路,从巴蜀到东海之滨数千里的战线上,向陈发起进攻。诸军皆受晋王杨广节度。高熲为晋王元帅长史,主持军中事务。十二月,杨素率舟师出三峡,顺江而下,数败陈军。直至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其他部队也都兵临长江。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贺若弼自广陵(今江苏扬州)引兵渡江,十二日,贺若弼大败陈军,俘陈将萧摩诃,韩擒虎自朱雀门进入建康(江苏南京),进至台城。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妃逃入枯井中,被隋军俘获,不久,陈的统治区域全部归入隋朝,得州30、郡100、县400。晋王杨广率诸军回到长安。

    画家董伯仁入隋

    开皇九年(五八九),画家董伯仁由陈入隋。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陈亡入隋。多才艺,乡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动笔肖似,笔外有情。与北齐展子虔并称“董展”。先后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觉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发寺等处作壁画。唐代张彦远评董、展之画云:“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画迹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图》、《弥勒变相图》、《隋文帝上厩马图》,《农家田舍图》等五卷,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道经变相图》载《宣和画谱》。

    书法家智永入隋

    开皇九年(五八九),书法家智永因陈亡而入隋。智永,南朝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住永欣寺,人称永禅师。东晋王羲之七世孙。工正草书,传家法,闭户书写《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书法对隋唐影响很大。北宋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米芾《海岳名言》称其书“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日本日下部鸣鹤所藏《正草千字文》墨迹传为智永所书。另有石刻本(世称关中本),在西安碑林。

    隋将贺若弼、韩擒虎渡江

    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一日,大雾迷漫长江下游。陈后主上朝见群臣,在朝堂昏睡至午。当天,隋吴州总管贺若弼自广陵(今江苏扬州)渡江。贺若弼有充分准备,先前用假象迷惑敌人,对岸陈军不设备,隋军渡过长江时,陈军竟未察觉。同日,隋庐州总管韩擒虎也率五百人自横江(今安徽和县境内)夜渡,长江对岸陈重镇采石防备松驰,守军皆醉,韩擒虎竟以五百人攻克采石镇。晋王杨广帅大军屯于六合(今属江苏)。

    陈内外戒严

    祯明三年(五八九)一月二日,陈采石陷没消息传来,后主翌日召公卿议对策。四日,后主下诏宣布内外戒严,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为大监军,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帅舟师出白下(今江苏江宁),散骑常侍皋文奏将兵镇南豫州(今安徽当涂)。并重立赏格,僧、尼、道士也尽令赴兵役。

    隋军进逼建康

    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六日,隋将贺若弼攻拔京口(今江苏镇江),控制建康(今江苏南京)长江下游门户,俘陈南徐州刺史黄恪。七日,隋将韩擒虎攻克姑孰(今安徽当涂),扼建康上游咽喉。隋军两路进逼建康,沿江陈军纷纷溃散投降。贺若弼声明军纪,所俘陈军皆给粮遣归,并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同日,贺若弼进据钟山(今南京市内)。晋王杨广遣总管杜彦渡江与韩擒虎军会合,步骑二万屯于新林(今南京市西南)。隋蕲州总管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今属江西),破陈将纪瑱。晋王杨广向隋文帝报捷,文帝大宴群臣以示庆贺。时建康尚有兵十万,诸将屡请迎战,陈后主皆不许,唯日夜啼泣,朝政皆委佞倖施文庆。施文庆恐诸将出战立功,于己不利,竭力阻止。于是隋军对建康合围之势大体完成。

    蒋山之役

    隋军进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将萧摩诃多次请战,陈后主皆不从。待隋军合围之势已成,大将任忠建策坚守,后主忽又令萧摩诃等率军出城决战。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二十日,陈军出城,南北长二十里,首尾进退不相知。隋将贺若弼率甲士八千迎战于蒋山(即钟山),麾下战死数百,弼放烟幕,引兵击陈佞臣孔范军,孔范逃走,陈军立即转相溃乱,死者五千,大将萧摩诃被隋军俘虏。

    隋军攻陷建康

    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二十日,陈军大败于蒋山之时,隋将韩擒虎也自新林(今南京市西南)进军,陈将任忠迎投,引隋军直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朱雀门,台城内文武百官皆遁,唯宰相袁宪、江总侍陈后主。后主哀叹江东衣冠道尽,惶恐躲避,袁宪请后主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后主不从,藏于井中。隋军攻入宫苑,窥井大呼无应,欲下石,方听应声,以绳引上,后主才与张贵妃、孔贵嫔一同爬出井来。沈皇后与皇太子陈深安坐如常。陈宗室诸王百余人皆降。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擒陈将鲁广达,夜烧北掖门入台城,召陈后主训斥,并以兵守卫。高颎入建康,见陈后主床下京口前线告急密奏尚未启封。晋王杨广遣使索要贵妃张丽华,高颎斩贵妃于青溪,遭杨广怨恨。二十二日,杨广入建康,斩陈恩倖之臣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等人以谢三吴。高颎收陈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致天下皆称杨广为贤。杨广以贺若弼抢功违反军事调度,收捕于狱,文帝杨坚释其罪,赐物万段,下诏称颂贺若弼、韩擒虎子陈之功。前梁将王僧辩之子王颁夜掘陈高祖霸先墓,焚尸报杀父之仇,事后自缚归罪于杨广。文帝下令赦免。分五户守陈帝陵。

    裴矩、高颎收陈内府书画

    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二十一日,隋军攻陷陈建康(今江苏南京)台城后,裴矩、高颎受敕收陈内府书画,得八百余卷。于洛阳观文殿建二台,东台称妙楷台,藏书法作品;西台称宝迹台,藏绘画作品。又刻王羲之《兰亭序》于石,法帖自此始。

    陈朝灭亡

    开皇九年(五八九)一月,隋军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上游陈将周罗睺等仍拒险抗拒隋秦王杨俊及杨素大军。陈荆州刺史陈慧纪帅将土三万沿江而下,欲入援建康。晋王杨广命陈后主叔宝手书招上游诸将,长江上游陈将相继投降。陈灭亡。陈自公元五五七年高祖陈霸先立国,历文帝陈蒨(五六0至五六六)、废帝陈伯宗(五六七至五六八)、宣帝陈顼(五六九至五八二)、后主陈叔宝(五八三至五八九),立国凡三十三年。陈亡,南北朝二百七十余年分裂之局复归于统一。二十九日,文帝下诏遣使者巡抚陈州郡。后数月隋略定陈全境,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隋文帝诏将建康城邑宫室,皆荡平耕垦,于石头城置蒋州。

    隋废淮南行台省

    开皇九年(五八九)二月一日,隋废淮南行台省。

    隋置乡正里长

    开皇九年(五八九)二月,隋宰相苏威奏请五百家置为乡,置乡正一人,使治民,理辞讼。李德林以为乡官判事,碍于乡里亲识,难以公平,乡正治五百家,恐为害更甚。文帝不听,二日,令五百家为乡,置乡正一人;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萧瓛、萧岩被诛

    开皇九年(五八九)二月陈灭亡后,陈人推吴州刺史萧瓛为主,举兵抗拒隋军。隋右卫大将军宇文述和落丛公燕荣率兵讨击,萧瓛立栅于晋陵(今江苏常州),遣将王褒守吴州(今江苏苏州),被宇文述击败,王褒衣道士服弃城逃走,萧瓛藏于民家,被人擒获。陈东扬州刺史萧岩以会稽(今浙江绍兴)降。二人皆被送至长安斩首。萧岩、萧瓛叔侄系后梁帝室,开皇七年(587)九月驱江陵军民十余万口投奔于陈,为此隋文帝不赦其罪,处以极刑。

    湘州争夺战

    开皇九年(五八九)二月,隋杨素大军出三峡东下荆门(今屑湖北),遣别将庞晖入湖南略地。南至湘州(今湖南长沙),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诈降,执斩庞晖。于是招合士众,有兵五千,衡阳太守樊通、武州(今湖南常德)刺史邬居业皆举兵助战。隋任薛胄为湘州刺史,与行军总管刘仁恩进击湘州,陈叔慎遣将陈正理、樊通迎战,兵败。薛胄乘胜入湘州城,擒陈叔慎。又大破邬居业,将其擒获,一并送交秦王杨俊,斩于汉口。

    洗夫人奉岭南附隋

    开皇九年(五八九)二月隋灭陈,而岭南地方尚未归附。岭南数郡共推高凉郡(今广东阳江)太夫人洗氏为主,号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诏柱国韦洸等安抚岭外。陈豫章太守徐璒据南康(今属江西),韦洸等无法入岭南。晋王杨文广令陈叔宝遣洗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洗夫人接书集酋领数千人尽日痛哭,遣其孙冯魂帅众迎韦洸,韦洸击斩徐璒,入至广州,说谕岭南诸州,于是岭南全归于隋。表冯魂为仪同三司,册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陈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任环劝都督王勇兴兵据岭南,寻陈皇室子弟立以为帝,王勇不能用,以所部降隋,任环弃官逃窜。于是岭南悉平。

    隋南征大军班师

    隋大军灭陈,统帅晋王杨广班师,留王韶镇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开皇九年(五八九)三月六日,陈叔宝及其王公百司随杨广上路往长安,延绵五百里。四月十八日,隋文帝至骊山(今陕西临潼),亲劳凯旋之师。大军凯旋入长安,献俘于太庙,陈叔宝及陈朝诸王侯将相以及所携天文图籍等在隋铁骑围护下跟随着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之后,次第入城。隋文帝坐广阳门观看,拜杨广为太尉,引陈叔宝及陈太子、诸王二十八人,以及司空司马消难以下官员二百余人于前,宣诏慰问,又训斥陈君臣无道,以致亡国。陈叔宝及其群臣愧惧伏地。司马消难旧与杨坚父杨忠结为兄弟,文帝免其罪。故陈境内民给复(即不纳赋税)十年,其余州郡免当年租赋。又流陈佞倖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于边裔,以谢吴、越之人。文帝待陈叔宝甚厚,叔宝竟求得一官号,成天醉酒。陈皇室子弟分置边州。授陈将相袁宪、江总、萧摩诃、任忠、周罗睺官爵,并赞扬宪袁忠君志操。对隋南征诸将,也各有奖赏。进杨素爵为越国公,进贺若弼爵宋国公,并赐陈叔宝妹为妾。贺若弼与韩擒虎争功于文帝前,隋文帝称二将俱为上勋,进韩擒虎位上柱国。加高颎上柱国,进爵齐国公。高颎让功于贺若弼,文帝称善。赐诸将财物三百余万段。贺若弼因功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极称荣显。

    杨俊任扬州总管

    开皇九年(五八九)四月,隋文帝命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今江苏扬州)。晋王杨广还并州(今山西太原)。

    隋诏毁天下兵仗

    开皇九年(五八九)四月二十九日,隋文帝下诏称天下既平,诸方无事,除毁民间兵器甲杖。

    元谐等被诛

    乐安公元谐性豪侠,有气度,少与隋文帝杨坚同学,甚相友爱。及杨坚即皇帝位,元谐累历显官。元谐好排诋他人,为众官所恶。又与上柱国王谊友善,王谊被诛,文帝对元谐开始疏远。开皇九年(五八九)四月,隋文帝班赐陈叔宝以下陈王侯百官时,元谐谄媚称请以突厥可汗为侯正,陈叔宝为令史,以显文帝威德远被,遭到文帝训斥。有人上告元谐与从弟开府仪同三司元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三司祈绪等谋反,下有司按验,皆有其词,文帝大怒,四人并伏诛。元谐,代北门阀,家世贵盛。在隋曾奉诏修律令,领军西击吐谷浑,以少胜多,颇有威名,拜宁州刺史,颇有惠政。死时籍没其家。

    隋调整宰相阵营

    开皇九年(五八九)闰四月十七日,隋文帝以吏部尚书苏威为右仆射。六月三日,以荆州总管杨素为纳言。时左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贵宠特盛,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杨雄宽容下士,朝野倾属,文帝恶其得众,暗中疏忌,不欲杨雄典兵马。八月一日,以杨雄为司空,实夺其权。杨雄既无职务,于是杜门不通宾客。

    隋文帝拒封禅

    隋灭陈,招驸突厥,四海一统,百官以为文帝功德无量,朝野皆称封禅。开皇九年(五八九)七月十五日,隋文帝下诏宣称:不可以除一小国便谓太平,不可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今后宜禁绝言封禅事。

    隋修定雅乐

    隋开皇初,沛国公郑译请修正雅乐,文帝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博士何妥等议,积年不决。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北周时随阿史那皇后入居中国。郑译学得其法,推演为十二均、八十四调,以校对太乐所奏音乐,例皆不协。郑译又与苏夔依古乐十二律定音律,于宫商等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应声,作书宣示朝廷。时人多认为音律久无通者,非郑、苏二人一朝可定。何妥等自耻宿儒反不及郑译等,故立非议。乐工万宝常妙通音律,造作乐器,但遭当权者排斥。致隋朝乐律混乱经年。开皇九年(五八九)平定陈朝,获南朝乐器及乐工,隋文帝命于宫廷演奏,叹称为华夏正声。于是诏太常置清商署掌其事。牛弘又奏请依南朝音律修定雅乐,悉罢北方杂调。十二月,文帝诏牛弘与许善心、姚察、虞世基参定雅乐。

    姚察入隋撰梁、陈二代史

    开皇九年(五八九),陈吏部尚书姚察因陈亡而入隋,文帝杨坚授为秘书丞,令撰梁、陈二代历史。姚察,字伯审,吴兴(今属浙江)人。自幼好学,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三以博学入侍梁东宫,侯景乱梁时归乡里,采野菜充饥,而笃学不废。陈朝立,因好友杜之伟推荐而任著作郎,修撰国史。太建初(五六九)补宣明殿学士,任散骑常侍、通使于周,与长安学子交游,著《西聘道里记》。回陈后与宰相徐陵修定乐舞。后主时任中书侍郎,又授秘书监,迁吏部尚书。察位居显要,为官清廉,为人至孝,在陈名声卓著。入隋后杨坚曾对朝臣说:“久闻姚察学行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六0六)卒,年七十四。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有《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奉敕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其子姚思廉继而撰成,是为现今二十四史中的二种。二史多为姚察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未撰者,临终皆以体例告诫姚思廉,由思廉继成父业。

    李春造安济桥

    隋开皇九年(五八九),建筑家李春约于此年在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筑建一座单孔大石拱桥。此桥原名安济桥,通俗大石桥,又称赵州桥。桥原长五十点八二米,现长六十四点四零米,桥面宽约九米,跨度约三十七点三七米,拱矢高度七点二三米,桥面坡度平缓,类型属“弓”形坦拱。为便于桥梁排泄洪水,减轻自重,节省材料,增加稳定性,在桥拱两肩各建有两个小拱,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单孔圆弧弓形敞肩式石拱桥,至今仍在起作用,堪称“奇巧固护,甲于天下”。桥侧有四十二块栏板,上刻龙兽鸟禽浮雕,形态逼真。桥上有四十四根望柱,大多形似竹节,中间几根上有狮首石雕,灵巧精美。约于公元六零八年竣工(关于安济桥开工及竣工年代,史载不详,至今尚未有统一说法)。李春,隋代建筑家、雕塑家。唐开元十年(七二五)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其它事迹无考。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