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3年大事件 1893年大事记 1893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93年史志

    记录公元1893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清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签订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又称《藏印议订附约》或《藏印续约》,为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附加条款。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二十八日,清参将何长荣和英政务司保尔(A.W.Paul)在大吉岭签订,共十二款。规定:开放西藏亚东为商埠,允许英商自由贸易,并准英国派员驻扎;亚东自开放之日起,五年内藏印贸易互不收税;限制藏民在哲孟雄界内游牧。西藏门户被英国侵略者打开。

    《新闻报》创刊

    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初一日,英国商人丹福士在上海创办《新闻报》,延蔡尔康为主笔。曾接受张之洞、盛宣怀等洋务派官僚和买办资产阶级入股,报纸的文字和片面安排尽可能地迎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该报的言论一贯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攻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也刊载一些试帖诗、八股文以及猎奇性的社会新闻。它是长期披着“华人之耳目”和“营业报纸”的外衣的洋商报纸。光绪二十五年(1899),美国人福开森接办该报。

    任薰逝世

    任薰(1835——1893),清代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人物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尤工花鸟、翎毛。

    《盛世危言》出版

    《盛世危言》是中国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郑观应的代表作。郑观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咸丰八年(1858)放弃科举,到上海学商。此后二十年左右,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担任买办;同时,又自己经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光绪六年(1880)后,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及上海电报局总办。关心时政,热心西学。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思想日渐成熟,撰成《盛世危言》一书,光绪十九年(1893)正式出版。该书共五卷,正文五十七篇,附录、后记共三十篇。书中所论相当广泛,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参照西方政治制度,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民共主”;批评洋务派只学西方坚船利炮是“遗其体而求其用”;提出要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表达了要求“富强救国”的呼声。后来,郑观应根据“局势变迁”,几次改编重版,计有《盛世危言》五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十四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八卷本。辛亥革命后,郑又另编《盛世危言后编》。此外,还有坊间自行翻刻本。版本繁多,卷数、编排多有歧异。

    陈炽撰成《庸书》

    陈炽,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遍历沿海各地,曾到香港、澳门考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思想家之一。光绪十九年(1893)撰成《庸书》,分内外两篇,各有五十子目。内篇论及农田、水利、政治、军事、边防、海口、学校、书院、宗教等;外篇论及议院、报馆、工商、铁路、轮船、驿传、外交、巡捕、天文、格致、电学、西医等。主张改革封建专制政体,仿行西法,设立议院;改科举,兴学校;主张关税自主,建议设立商部,制定商律,保护民族工商业。该书对维新变法运动具有直接影响。

    刘燕飞起义

    光绪十九年(1893)三月二十六日,贵州普安刘燕飞约集回民起义领袖徐老四等在南里打峰岩竖旗起义,委派官职,定期攻城。参加者达数千人。清军分兵围攻,起义军击毙清将徐炳文。后因寡不敌众,刘燕飞被捕牺牲,徐老四进入广西、云南继续活动。旋亦被捕死难。

    华盛纺织总厂设立

    光绪十九年(1893),李鸿章派盛宣怀在被焚毁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旧址设立华盛纺织总厂。开办经费二百零八万余两,其中商股八十万两。次年投产,有布机七百五十台,纱锭六万五千枚,雇工约四千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盛借口亏本,招商顶替,改名“集成”,继改名“又新”,把该厂变为己有。

    自强学堂设立

    光绪十九年(1894)十二月二十二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自强学堂于武昌,由原方言商务学堂改建而成。主要培养通晓洋务的买办、翻译和教堂人员。分方言(外国语言文字)、格致、算学、商务四斋,每斋收学生二十人。方言斋学生住堂肄业,其余三斋只按月考核成绩。光绪二十三年(1897)将算学斋并入两湖书院,格致、商务两斋停办,专办方言斋,招收生童分习英、法、德、俄四国语言文字,五年毕业。自强学堂为晚清官办的新式学堂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改为文普通学堂。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