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2年大事件 1882年大事记 1882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82年史志

    记录公元1882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82年-壬午-光绪八年-清


    朝日订立《济物浦条约》

    光绪八年(1882)七月,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借口朝人焚毁日本使馆,要求朝鲜赔款谢罪,并限三日内答复。朝相闵泳翔请求暂缓时日,以待清廷态度。七月十七日,经李鸿章示意,朝鲜大臣李裕元与日使签订了《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赔款五十万日元,并向日本谢罪。日本取得在朝鲜的驻兵权利,并声称与中国有同样的出兵权利。

    中朝订立《水陆通商章程》

    光绪八年(1882)八月二十日,天津海关道周馥、候选道马建忠与朝鲜大臣赵宁夏、鱼允中在天津议定《中朝水陆通商章程》,规定:北洋、朝鲜互派商务委员驻汉城、天津,朝鲜人民在华受中国法律管理;中朝自由捕鱼、自由贸易,互相往来,招商局船只定期在中朝间航行。

    中法商订越事办法

    光绪八年(1882)十月十七日,法国公使宝海到天津,与李鸿章商谈越南问题,提出先商边界及商务,并要求中国撤兵。十八日,李鸿章派马建忠与宝海商订越事草案三条:一、越南向中国进贡,中国撤兵,法国声明无侵占越南土地、损害越南主权之意;二、越南开放保胜(黑旗军根据地);三、中越以红河为界,允许红河通航。十月二十二日,清廷批准这一草案,同意驻北圻清军后撤。

    中法签订越事备忘录

    光绪八年(1882)十月十八日,李鸿章派马建忠与法国公使宝海在天津商订了越事草案三条,即中国撤兵、通商、中法分巡红河南北。十一月十一日,李鸿章与宝海又根据以上协议,在上海签订了越事备忘录,拟定越南事宜三条:一、中国若从越南撤兵,法国则不侵占越南土地,不贬削越南国王治权;二、开放保胜为商埠;三、在云南、广西界外与红河中间之地划定界限,北归中国保护,南归法国保护。法国政府没有批准这一草约,并于光绪九年(1883)正月二十六日将宝海撤回。四月初九日,法国议会通过以五百五十万法郎作为远征越南军费。茹费理内阁派遣孤拔、波特等人先后率兵增援。

    同文书局创设

    同文书局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石印图书出版机构。光绪八年(1882),由徐鸿复、徐润等集股设立于上海。购置石印机十二架,雇工五百人,专事翻印善本古籍,先后出版《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十七日,该局不慎发生火灾,大批设备被焚毁,损失约一万五千元。因保了火险,且未殃及附近的仓库、宿舍,因此很快便又恢复了生产。后来,印书日多,因资金大量积压,遂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办。

    陈沣逝世

    陈沣(1810——1882),学者称东塾先生,番禺(今广州)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举人,选河源县学训导,归为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为菊坡精舍山长。少好为诗,及长弃去,泛滥群籍,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无不研究。篆书茂密雄强,隶书朴茂,行书宗欧阳询参以苏轼,善画山水、花卉,尤工水仙及菊。卒年七十三。著作甚富。有东塾读书记、摹印述、忆江南馆词。

    冯迥逝世

    冯迥(1882——1954),江苏常州人,生长云间(今上海市松江),晚年寓上海嵩山路,署其居曰嵩山草堂。童年喜画,下笔超脱,山水、花木,骨力神韵兼备,尤精仕女、人物,晚年专攻山水,声价甚高。好吟咏,工行草、篆、隶,偶一刻印,直逼汉宗。卒年七十三。门弟子二十余人。 《广印人传》、《枫园画友录》、《美术年鉴》

    朝鲜发生“壬午政变”

    光绪八年(1882)壬午六月九日,朝鲜大院君李昰应率不满闵妃和亲日派金玉均所行改革之朝人攻入王宫,杀兴宣君李最应及日人数名,李昰应称国太公,自行专政。闵妃急向清政府求援。十日,汉城发生兵变,烧毁日本使馆。十五日,日本外相井上馨率舰赴朝。同日,清廷谕令李鸿章、张树声饬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候选道马建忠带兵前往观察,相机办理。二十七日,丁汝昌抵朝鲜仁川,日军亦到,旋入汉城。七月初七日,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应张树声、丁汝昌之约,率部七千人自登州抵朝鲜,张謇、袁世凯同行。十三日,吴长庆、丁汝昌等诱执大院君李昰应,次日送往天津。闵妃重新主政,擒杀乱党数百人。八月十二日,清政府命将李昰应安置于保定,永远不准回国;又命吴长庆部暂留朝鲜。

    公和永缫丝厂设立

    光绪八年(1882),浙江丝商黄佐卿在上海创办公和永丝厂,资本十万两,丝车一百部。光绪八年至十三年(1882-1887)间,营业状况不佳,光绪十三年(1887)以后,生产逐渐发达。至光绪上(1892),丝车已增加到八百五十八部。

    开平煤矿工人罢工

    光绪八年(1882),开平煤矿直隶籍工人因总办唐廷枢特别优待广东技工而歧视当地工人,向矿务局要求和广东工人同工同酬,在矿厂举行罢工,使煤矿大半陷于停工状态,数日后,罢工被镇压。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