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6年大事件 1846年大事记 1846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46年史志

    记录公元1846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46年-丙午-道光二十六年-清


    清政府弛禁天主教

    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清廷正式宣布弛禁天主教。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无视清政府的限制,千方百计向中国内地渗透。道光二十五年,法国传使剌萼尼利用《黄埔条约》换约之机,以各地实行弛禁令“有名无实”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公布弛禁令,切实执行,否则,“两国之事,正未可知”。在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之下,道光帝乃明降谕旨,正式颁布天主教弛禁令,发还康熙末年以来没收的天主教堂。从此,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确立内地传教权之前,十几年中,就有五十多名传教士(以法国最多)深入包括北京在内的内地二十个省份和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不包括东正教)。大大加深了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郑复光作《镜镜詅痴》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学者开始用近代科学方法在光学领域进行初步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为郑复光和邹伯奇。道光二十六年(1846),郑复光编著的光学著作《镜镜詅痴》五卷刊行。是书总结了当时西方及我国旧有的光学知识,分明原、镜类、释圆、述作四部分,对面镜、透镜、望远镜、放大镜及各种照明灯具等光学仪器的成象原理和制作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附有插图。尽管《镜镜詅痴》对光的本性与色的关系等方面介绍和研究不够,但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光学著作,仍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全书于道光二十七年由杨尚文收入《连筠簃丛书》。

    张培敦逝世

    张培敦(1772——1846),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鉴藏,工书,善画山水,间作写生,师法文征明,笔法秀韵。

    汤绶名逝世

    汤绶名(1802——1846), 武进 (今江苏常州)人, 居金陵(今南京)。贻汾长子。袭云骑尉,官盐城守备,精四体书,工铁笔,善画墨梅、桃花、山水,又善鼓琴。年四十五卒。有画眉楼摹古印存。

    江苏金德润起义

    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苏昭文(今常熟)县知县在收漕时任意加征,引起农民不满,在金德润率领下聚众暴动,冲入县城,砸了县吏朱正安家。五月,又因各乡地主加收地租,再次激出民变,愤怒的农民纷纷冲入土豪劣绅家中,先后捣毁了陆家市、娄家桥、归市、中市、吴市、东周市、何市等地地主四十余家。江苏巡抚李星沅闻讯,急忙调兵镇压。起义农民奋起反抗,终因官军势大,起义失败,金德润被官府杀害。

    广州民众围攻商馆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广州爆发群众围攻外国商馆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很多外国官员、水手、商人等以征服者自居,在广州横行霸道,干尽坏事,中国民众对此极为愤慨,多次掀起抗暴自卫斗争。道光二十六年(1846)闰五月十五日,英国商人金顿无故殴打中国水果摊贩,激起民愤,广州民众纷纷奔赴现场,包围了外国商馆。傍晚,愤怒的群众高喊着“打洋鬼子”、“杀洋鬼子”的口号冲开了英国商馆的大门,将其院墙推倒,窗户砸烂。英国领事一面派人通知广州官府,一面命外国武装匪徒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三人,打伤六人。示威群众并未被侵略者的暴行吓倒,反而越聚越多。后清兵赶到,将示威群众强行驱散。两广总督耆英唯恐人们“散而复聚”,特命“文武委员,连日金带兵差,无分昼夜,常川驻扎”,为侵略者充分保镖。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群众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抗暴自卫大示威被中外反对派联合镇压。

    容闳等第一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道光二十六年(1847)十一月十八日,在香港马礼逊学校求学的容闳、黄胜、黄宽三名沉重,在校长布朗带领下赴美留学。次年二月二十七日到达纽约,进入麻省芒松学校学习。不久黄胜因健康原因返回香港,容闳与黄宽于道光二十九年毕业。黄宽赴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咸丰七年(1857)回国,历任广州惠爱医院医师,香港国家医院院长。他是中国第一个赴欧美学习西医之人。容闳于道光三十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咸丰四年毕业。次年回国,任职于广州美国公使馆。咸丰十年曾到太平天国京城天京,向洪仁玕提出七条新政建议,未被采纳。同治二年(1863)参与筹建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元年(1875),任留美学生监督,后任清朝驻美国副公使。光绪二十四年参加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六年在上海参加维新派唐才常发起的“张园会议”,任会长。维新运动失败后,容闳逐渐倾向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民国元年(1912)在美国去世。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者。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