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8年大事件 938年大事记 938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38年史志

      记录公元938年大事件列表

      五代十国-公元938年-戊戌-天福三年-五代十国


      后晋禁私铸铜器

      后晋天福三年(938)三月,后晋因丧乱以来,各地铜冶监务久已废驰,民间铜贵,有人为趋利销铜钱铸器具,屡禁不止,下令禁民私下铸造铜器。

      后晋限诸道荐官

      自后唐以来,诸道职掌均许推恩,各藩镇所荐动辄数百,后唐长兴年间即曾规定诸道荐官数额。后晋天福三年(938)三月,后晋中书舍人李详上疏,请今后诸道除统兵将校之外,节度使所治之州,只许奏荐朱记大将以上十人,其它州只许奏荐都押牙、都虞侯、孔目官,其余均由本道量迁职名。从之。

      石敬瑭对契丹称儿皇帝

      后晋天福三年(938)、契丹天显十三年八月,后晋高祖石敬瑭以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刘煦为契丹主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往契丹上尊号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太后述律氏,十一月,至契丹。石敬瑭于契丹奉表称臣,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每年入贡金帛三十万之外,所进珍玩不绝于途,贿赂契丹上下群臣。同年十一月,后晋又派遣赵莹献幽、蓟十六州及图籍于契丹。

      后晋不许幽州内附

      契丹于天显十一年(936)得幽州(今北京西南),以后唐降将赵思温为留守,以幽州为南京。后晋天福三年(938),赵思温通过在后晋任祁州刺史的儿子赵延照向后晋表示内附之意,后晋

      高祖石敬瑭不许。

      南唐离间后晋、契丹

      南唐升元二年、后晋天福三年(938)八月,契丹派使者至南唐。南唐左丞相宋齐丘劝南唐前主李升,利用此机会离间后晋与契丹的关系,以保证淮南的安全。遂厚贿契丹使者,送至淮北后晋属地,暗中派人刺杀使者。契丹果然见疑于后晋。

      后晋建东京于汴

      后晋天福三年(938)十月,后晋因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便于漕运,遂建东京于汴州,以汴州为开封府,以原东都洛阳为西京,西都长安为晋昌军。复后梁之制。

      后晋罢宰相兼枢密

      自后唐宰臣郭崇韬兼枢密使,自天成元年(926)郭崇韬死后,很少再有宰相兼枢密使。后晋以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宣徽使刘处让及宦官深感不快。刘处让有意引起大将杨光远对桑、李的不满。杨光远上表论桑、李的过失,后晋高祖石敬瑭虽知其原由,但不得已,加桑维翰为兵部尚书、李崧工部尚书,罢二人兼枢密使,以刘处让为枢密使。

      吴权代掌安南

      南汉大有十一年(938)、后晋天福三年,原安南节度使杨廷艺部将吴权自爱州(今越南清化)举兵,攻前年杀杨廷艺据交州(今越南河内)而立的皎公羡。皎公羡向南汉求援。南汉高祖刘龚想乘机取交州,不听崇文使萧益进谏,以大将梁克贞领兵赴交州援助皎公羡,又以万王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徙封交王,领战舰由白藤江赴交州,自己领兵屯于海门以为声援。刘弘操尚未至交州,吴权已杀皎公羡,据交州。引兵迎战南汉军,预先于海口竖装有铁尖的大木桩,然后派轻舟乘涨水诱南汉水军深入。南汉战舰中计追击,待落潮,战舰均被木桩所阻不能退,南汉军大败,士卒大半溺死,刘弘操战死。刘龚收残兵而返。

      后晋许公私铸钱

      后晋天福三年(938)十一月,晋许公私有铜者铸铸,文为“天福元宝”,由盐铁铸范,颁下诸道,规定每钱重二铢四参,十钱重一两,不准杂以铅铁;另许百姓开炼诸道原已废弃的铜冶,永远为主,朝廷不征课,但所炼生熟铜,只许卖给官家或铸钱,不得私铸铜器谋利。后来因私人铸钱不少都杂以铅锡,品质恶劣不是规定的重量,后晋又于四年七月下令禁私人铸钱,统由官府铸造。

      吴逊帝杨溥卒

      吴帝杨溥于天祚三年(937)禅位于南唐前主李升,被南唐尊为"让皇帝"。南唐升元二年(938)、后唐天福三年五月,李升改润州(今江苏镇江)牙城为丹杨宫,将杨溥迁居其中,以严兵把守。至十一月,杨溥卒于丹杨宫。谥睿皇帝。

      契丹改元会同

      契丹天显十三年(938)十一月、后晋天福三年,契丹大赦,改元会同元年。

      后蜀铸广政通宝

      后蜀广政元年(938)、后晋天福三年,后蜀铸铜钱,"广政通宝"。至王季末后周时,又铸有铁钱,文同铜钱。

      毋昭裔蜀中刻经

      后蜀宰相毋昭裔性喜藏书,酷好古文。蜀中自唐末以来,学校废绝,毋昭裔出自己百万资财建学宫。因其贫贱之时曾因借《文选》而受难,发奋如有可能当雕版印之,以赠学者。后蜀明德二年(935)毋昭裔为宰相,即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写《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刻版印行。至广政元年(938),毋昭裔又于蜀中刻经,由平泉令张德钊书写,然后刻石,置于成都学宫,其中《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至十七卷)等为后蜀时期所刻。入宋后又刻有《左氏传》十八--三十卷,《谷梁》、《公羊》、《孟子》以及《石经考弄》等,共一百二十七万多字,称"广政石经",或"孟蜀石经",有拓本传于今世。毋昭裔致力于推广文化历史称蜀中,因此文学复盛。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

      天显十一年(936)十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晋安行帐召见石敬瑭说:“我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这是天意吧?我看你气宇不凡。应该领受南边的土地,世世作我的藩臣。”十一月,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太宗册封石敬塘为“大晋皇帝”。天显十二年(937),石敬瑭派遣使臣去契丹,愿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等十六州“奉献”给契丹。会同元年(938),后晋皇帝石敬瑭派遣使臣给契丹送去十六州的图籍。从此,燕云十六州归入契丹的版图,幽州改称南京。

      后蜀孟昶广政元年  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