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大事件 907年大事记 907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907年史志

    记录公元907年大事件列表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丁卯-天祜四年 开平元年-五代十国


    淮南政归张颢、徐温

    唐天佑四年(907)正月九日,淮南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以"兵谏"名义,帅牙兵入使府庭院,挝杀淮南节度使、弘农王杨渥的亲信数十人,控制淮南政权。杨渥于天佑二年袭父位为淮南节度使,居丧无礼,又纵亲信"东院马军"凌蔑勋旧,引起部下不满。张颢、徐温泣谏,杨渥非但不听,还欲加害二人。张、徐二人不得已而发难,并翦除杨渥的羽翼。自此以后,杨渥成为傀儡,淮南军政大权归张、徐二人掌握。

    朱全忠篡唐

    朱全忠既封梁王,已先后兼并淮北、汉水中下游,东迄山东,西接关中,北与燕南、晋南接壤,古称中原之地均在其辖境之内。较之境外诸藩如李克用、李茂贞、王建、杨渥、钱镠、刘仁恭等颇具优势。其时唐哀帝困居洛阳,全在朱梁卵翼之下。唐天佑四年(907)正月,哀帝遣御史大夫薛贻矩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慰问。薛贻矩见朱全忠,自请用臣礼见,并献禅代之谋。薛返洛阳复命,又向哀帝表明朱全忠有受禅之意。哀帝即下诏,定于二月禅位。二月,唐哀帝令文武百官往朱全忠元帅府劝进,湖南、岭南藩镇亦上笺功进。三月十三日,再令薛贻矩赴大梁传禅位之意。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降御札禅位于梁。命正副册礼使张文蔚、苏循,正副押传国宝使杨涉、张策,押金宝使薛贻矩、赵光逢,帅百官备法驾诣大梁。唐朝至此彻底灭亡。这六个致送册文、礼品和献上传国玺的唐朝大臣,欧阳修撰《五代史》,还专门为他们立《六臣传》以为臣鉴。

    刘仁恭二子降梁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割据一方,为人骄侈贪暴又惑于方术,于治所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城西大安山之上盛饰馆宇,僭制拟于帝王宫殿,日与方士练丹求长生不死。尽敛境内钱埋于大安山,反命民间以粘土为钱。又禁止江南茶商入境,自己采山中草木为茶出卖。刘仁恭之子守光与仁恭爱妾私通,遭仁恭杖责训斥。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梁将李思安进攻幽州,所过之处焚荡无存。四月初三,思安兵临幽州城下,刘仁恭尚在大安山,城中毫无防备。刘守光自城外领兵入城拒守,击退梁军,遂自称节度使,尽杀平素所不喜欢的父亲旧部,又命部将李山喜、元行钦率兵攻打大安山。刘仁恭兵败被擒,守光囚之于幽州。守光之兄义昌节度使刘守文闻父为弟幽禁,自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发兵攻守光,弟兄双方互有胜负。七月,后梁从刘守光之请,以守光为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刘守文孤立无援,天雄节度使罗绍威致书劝其降梁。十一月,刘守文降梁,梁帝朱晃曰:“绍威一封信,胜我十万兵!”乃加守文为中书令,遣使抚慰之。

    后梁立国

    唐天佑四年(907)四月初四,梁王朱全忠御大梁金祥殿,开始受百官称臣,梁王所下文书称教、令,自称寡人。初五,笺、表等各类文书均去李唐年号,只称月、日。十六日,朱全忠(本名温,唐赐名全忠)更名朱晃。十八日,梁王服衮冕,即皇帝位,即历史上后梁太祖。二十二日大赦,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历史家为与南朝萧梁区别,亦称“后梁”、“朱梁”。梁以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以唐代东都洛阳为西都,废唐西京长安,改称大安府、置佑国军。以唐哀帝为济阴王,迁之于曹州,使甲士守之。明年二月鸩杀之,年十七,谥曰“唐哀皇帝”。梁立国后,太原李克用、淮南杨渥、凤翔李茂贞仍称天佑,西川王建则称天复,均不用梁年号,其余各镇皆奉梁正朔,称臣受封号。

    马殷径封楚王

    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梁王朱全忠即帝位后,即行封赏。二十五日,以特殊恩典,不经郡王,而径封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

    李茂贞自开岐王府

    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后梁立国,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仍奉唐朔,但以自己辖地局蹙(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眉县、周至等地),兵力不强,虽知唐亡而不敢称帝。遂开岐王府,置百官,自己称王而妻称皇后,所居之处称宫殿,属下所上文书称笺、表,号令仪仗也多拟帝制。

    梁进钱镠爵吴越王

    后梁开平元年(907)五月初三,梁进封两浙节度使钱镠吴越王。钱镠在李唐时曾求为吴越王,未获允。此时后梁新建国,为笼络人心,封钱镠为吴越王。至八月;又以钱镠兼淮南节度使,充本道招讨、制置使。欲以此引起两浙与淮南杨氏之磨擦,削弱双方势力。

    高季昌节度荆南

    后梁开平元年(907)五月,梁以唐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高季昌(858——928,后唐时更名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人。少为人家僮,后随养主归朱全忠,冒姓朱氏。以军功徙颍州防御使,复姓高氏。荆南旧统荆、归、硖、夔、忠、万、澧、朗八州(今湘、鄂、川三省交界处),自唐末战乱频仍,除江陵之外,其余各州均已为邻道所据。高季昌到任之时,城邑残毁,户口凋零。后经安集流散,流民复归,深为朱全忠赞赏,正式授以节钺,季昌也借机发展,荆南才逐渐成为独立于各势力集团之间的地方政权。

    吴越取处州

    处州(今浙江丽水西)刺史卢约自唐中和元年(881)十一月据处州,天佑二年(905)八月,派弟卢佶攻占温州。天佑四年三月,两浙节度使钱镠命子传璙、传瓘讨温州。卢佶帅四十战舰列于温州东北海中以拒两浙军。钱传瓘避其精锐,自安国弃船上岸间道袭温州,擒斩卢佶。继而又移兵袭处州卢约。五月,卢约以处州降吴越。卢约据处州近二十年,至是而亡,钱镠以卢约为浙江安抚副使。

    楚、淮浏阳之战

    后梁开平元年(907)五月,淮南弘农王杨渥以鄂岳观察使刘存为西南面招讨使,率陈知新、刘威等领三万水军攻楚。楚王马殷以秦彦晖统三万水军沿湘江而下,以黄墦帅战舰三百艘屯浏阳口(今长沙西浏阳河注入湘江处)。六月,大雨淮军,退还越堤北,楚军追击,淮帅刘存因数度交战不利,行诈降之计,被楚帅秦彦晖识破。于是,刘存、秦彦晖各帅军隔水列阵,彦晖进击,刘存逃遁。楚将黄墦自浏阳切断水路,与彦晖合击,大败淮军,俘获刘存、陈知新。马殷释二人缚,欲其降,二人大骂,遂斩之。淮将刘威率余众逃回淮南。秦彦晖乘胜收复天佑三年(906)楚所失陷的岳州(今湖南岳阳)。此役,淮军裨将战死百余人,士卒伤亡数以万计,楚获准军战舰八百艘。

    蜀王建称帝

    后梁开平元年(907)九月,蜀王王建于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847——918)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少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后投许州忠武军,从节度使杜审权镇压王仙芝起义。及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唐僖宗迁成都,监军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为八都,以建为一都头。中和四年(884)僖宗入蜀,王建与晋晖、韩建等五人各率一都赴行在,号"随驾五都",僖宗使十军观军容使田令收孜王建等为养子。光启元年(885)僖宗还长安,王建等人分典神策军。二年,僖宗幸兴元,王建为清道斩斫使。后遭杨复恭忌,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一作利州)。大顺二年(891),王建继下阆州、利州之后,攻取成都,杀田令孜、陈敬瑄。至乾宁四年(891)建已据有东、西两川,天复三年(903),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据蜀,割据一方,实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天佑改元,蜀中因路绝而不知,仍行天复年号。唐亡,王建于蜀中称帝。史称建虽出身行伍,但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唐末战乱,衣冠之族多避难于蜀,建皆能礼而用之,因此,蜀中典章文物多有唐代遗风。

    杜荀鹤逝世

    文学家杜荀鹤任梁翰林学士,五日而死(846-907)。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著有《唐风集》。

    雷彦恭为祸荆、楚

    梁武贞节度使(今湖南澧县,领澧、朗、溆等州)雷彦恭自唐天佑(904--907)初袭父位,亦如其父雷满贪残狡狯,常攻掠四方,深为荆、湖之患。梁开平元年(907)六月,雷彦恭会同楚兵攻荆南江陵,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断其粮道,雷彦恭败,楚亦撤兵。七月,雷彦恭又出兵攻楚岳州(今湖南岳阳)不克。至九月,雷彦恭又转攻荆南涔阳、公安,再次为高季昌所败。其反复于荆、楚之间,两地深受其害。彦恭又转而附于淮南杨氏,梁于九月二十二日削其官爵,命楚王马殷、荆南节度使高季昌讨之。

    梁赦逃亡士卒之罪

    梁太祖朱全忠为藩镇时,用法苛严,将校如有战死,所部士卒则一律斩首,称“跋队斩”。因此一旦失去主将,士卒便大多逃亡不归。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军士文面以记军号,如有士卒思家逃归乡里,极易被途中关卡发觉,递解回原部则不免一死,即使返乡,邻里也不敢收留。因此,逃亡士卒便聚集山泽为盗,大为州县之患。开平元年(907)四月全忠称帝,十一月二十九日,以征讨未罢,调补为先,下诏赦免亡卒之罪,虽文面亦准其归还乡里,于是盗减十之七八。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