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4年大事件 1874年大事记 1874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874年史志

    记录公元1874年大事件列表

    清-公元1874年-甲戌-同治十三年-清


    日军入侵台湾

    同治十年(1871),琉球渔船遇到飓风漂流至台湾,高山族民众误杀船民54人,另外12人由清政府送回琉球。当时,琉球是中国属地,所以此事原与日本无关,而日本却以此作为侵台借口。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日本政府设“台湾番地事务局”,任命大隈重信为长官,在长崎设立侵台军事基地,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进攻台湾。三月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在琅乔强行登陆,受到高山族人民的英勇反击。日军在琅乔地方烧杀抢掠,并在龟山设立都督府,意图久踞。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部署防务,先后调集1万多军队到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恐吓威胁。清政府代表开始时据理力驳,后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调停”下妥协。九月,奕訢与大久保利通订立中日《台事专约三款》,中国赔银50万两,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日本从台湾撤兵。这样,给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提供了口实。光绪五年(1879)三月,日本侵占琉球,改置冲绳县。

    中日签订《台事专约》

    《台事专约》又称《中日北京专条》。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军在琅(王乔)登陆,在龟山设都督府,意图久踞台湾。清廷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兵赴台,进行防御部署。日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八月,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进行恐吓威胁,要求赔偿军费。清廷代表开始则据理力驳,后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调停”下妥协。九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訢与大久保利通在北京签订了《台事专约三款》,另附“会议凭单”一件。主要内容为:日军退出台湾;中国允给“抚恤”银十万两,日本在台修道、建房等件,中国留用,需偿银四十万两;中国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给日后日本正式兼并琉球以口实。十月二十五日,日军全部撤离台湾。

    同治病卒,光绪即位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同治帝病逝,醇亲王奕譞之子,4岁的载湉即位,即为光绪帝。同治十八年时即行亲政,这不过掩人耳目罢了,一切军政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初两宫皇太后为同治帝择婚,东宫有意于户部尚书崇绮女阿鲁特氏,西宫得意凤秀之女富察氏,而同治帝挑选了东宫所拟定的,慈禧太后非常不高兴。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慈禧太后告诫同治帝要少接近皇后,而移于慧妃,并派内监进行监视。同治帝不满慈禧太后的限制,独居乾清宫,成天与小太监游戏打闹,有时在内侍的导引下逛酒馆妓院。这样天长日久,不仅学业荒废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坏。同治十三年(1874)底,病逝于养心殿,时年十九年。关于同治帝之死,众说纷纭,一说为天花致死,一说为染梅毒不治而亡。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不久亦吞金而亡。

    冯桂芬逝世

    冯桂芬(1809——1874),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年(一八四零)进士。精历算、钩股之学。尝避兵至上海,总司江南机器制造局添建广言馆事。书宗欧、虞,工行草,疏秀简逸,别具畦町。著校邠庐抗议。卒年六十六。

    汤禄名逝世

    汤禄名(1804——1874),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寓金陵(今南京)贻汾弟四子,官两淮盐运判。善白描人物,银钩铁画,雅近李公麟,工设色仕女,以旧宣纸为之,明姿雅度,得静女幽闲之态。尤以花卉果实擅长,秀润欲滴。禽鱼随手点染,亦皆入妙。汤氏一门风雅,画笔以禄名为多,识者定其画品在费丹旭之上。卒年七十一。

    赵云壑逝世

    赵云壑(1874——1955)艺林年鉴作(一八八七至一九五六)一名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昌硕弟子,作花卉与行画,得昌硕嫡传,苍浑秀润,日人视之为缶庐弟二。 《工馀谈艺》、《清代画史补录》

    四明公所事件发生

    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十八日,上海人民示威反对法租界侵占四明公所(宁波同乡会馆)的公墓,被法国水兵、租界商团、美国陆战队枪杀七人,重伤十二人。外国侵略者也有人被打伤,房屋被焚数处。法租界公董局被迫暂停在四明公所公墓内筑路。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