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元1822年-壬午-道光二年-清
清政府定洋人应遵守中国法律
道光二年(1822)三月初七日,清政府明确申定,洋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先是,英国护货兵船停泊伶仃山,洋人赴山汲水,与本地人斗殴,双方互有伤亡。广东督抚令英人交出凶手,英人起初藉词延诿,后竟开船扬帆逃逸。为此,清政府正式告知英国政府:中国定例,凡斗殴致死人命,无论先后动手,均应抵命;洋兵在中国犯事,应遵中国法律办理,将查出凶犯,附搭货船,押解来粤,听候查办。以后不应再派兵船赴粤,如货船必须保护,必须严谕领兵官,一定要遵守中国法律。
定商民与蒙古贸易章程
道光三年(1823)三月初一日,从那彦成等奏请,为解决西宁、凉州(今甘肃武威)等处商民,赴蒙古游牧地区贸易,既无固定地方,来去亦无期限,以致汉蒙混杂,并夹带违禁器物等问题,清政府制定《商民与蒙古贸易章程》,规定:各州县羊客与黄河南北蒙、番交易,以现定地界为限,不许径赴蒙、番游牧处所收买;甘、凉、肃州羊客,由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发给大票小票,逐一注明,严定期限,各守卡据以查验;蒙古羊只许于四月至九月,按指定处所售卖,事竣不准逗留;黄河以南番族出售羊只,由循化、贵德两厅给票办理。
陈鸿寿逝世
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杭州)人。爱好诗文书画,行楷有法度,隶古八分书尤为简古超逸,篆刻为浙派名家,亦精制作宜兴紫砂壶。善画山水、花卉。刻竹亦精。
青海“野番”事平
道光二年(1822)五月,清政府平定青海“野番”起事,先是青海贵德、循化番民约二万人,越界至黄河北及盐池一带插帐往牧,有的贩运茶叶、粮食、食盐和火药,并与回、汉、蒙古民相联结。道光二年正月,清政府命其返回原住牧地,遭到抗拒。于是,陕甘总督长龄率兵相机攻剿。二、三月间,长龄督兵分东、西、北三路并进,驱逐番帐。四月,又移师南截,夜袭毡帐,并用炮击。番民头目乙旦木被击死,噶布占被俘,死数百人,清军获牛、羊一万五千余只,余众向雪山奔散。五月二十六日,长龄奏报:黄河以北,全境肃清,蒙古边民,悉皆安堵。道光三年正月,清政府对青海番民又逐一进行编查,设立千户、百户,分别管辖,把守渡口,如有一人私渡河北,将该千户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