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1年大事件 1611年大事记 1611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611年史志

    记录公元1611年大事件列表

    明-公元1611年-辛亥-万历三十九年-明


    河间民众起事

    万历三十九年(1611)正月初一日,巡按直隶御史乔允升奏称:河间地方民众聚集至八千余人,已经起事逼近京师附近,宜早作防备。神宗命兵部立即派兵,在京城内外严行缉捕。

    皇贵妃王氏逝世

    皇贵妃王氏乃太子朱常洛生母。初为慈宁宫宫人,万历十年(1589)四月立为恭妃,八月十一日生朱常洛,是为皇长子。恭妃王氏一直失宠,而且患有眼病,神宗迟迟不加其徽号。万历二十九年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至三十四年皇太孙生,始进封王氏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王氏病危,皇太子请旨前往探视,王氏手拉皇太子衣服,哭泣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皇太子大哭,左右皆泣。同日酉刻,王氏死。经大学士叶向高一再疏请,神宗始赐谥肃靖皇贵妃,葬天寿山。光宗即位,命礼部详议尊谥,然事未竣而他身先死。及熹宗登基,谥孝靖皇太后,移葬定陵。其父王天瑞,封为永宁伯。

    礼部进呈学政条约

    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一月十八日,礼部上学政条约。明神宗从之,并说:教条既酌议妥当,应颁行遵守,以后提学官不许另撰条款。解到试卷,如有文体险怪,不遵明禁者,许纠参处治。

    傅新德逝世

    傅新德(1569-1611),字元明,又字明甫,号商盘。山西定襄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进司业,谕德,迁庶子侍读。累官至太常寺卿署国子监祭酒。死年四十三,赠礼部右侍郎,谥文恪。有《傅文恪公集》等。

    方弘静逝世

    方弘静(1516-1611),字定之,号采山,南直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东平知州,筑堤兴修水利,审核户口赋役,皆有成绩。升南京户部员外郎,历四川水利佥事、山东参议、江西副使、饶州兵备。调四川督学使,训士以务学敦行为主。进江西参政。再进为江西左、右布政使。召入为太仆寺卿。不久,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再移抚郧阳,终南京户部右侍郎,以年老致仕。万历三十九年(1611)九月初五日卒,年九十五。赠南京工部尚书。有《素园存稿》。

    李化龙逝世

    李化龙,生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一说生于嘉靖二十一年),字于田,号霖寰,河南长垣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嵩县知县。迁南京工部主事,历南京右通政。万历二十二年厦,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御寇有功,进兵部右侍郎,奏开辽东马市、木市。后以病去官。二十七年三月,复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统兵征播州杨应龙。万历三十一年,起右都御史兼工部侍郎,总督河道,开洺河。万历三十二年以平播州杨应龙之功进为兵部尚书,加少保。万历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李化龙以京营为根本,奏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时辽东税监高淮肆虐贪奸,辽人恨之切齿。李化龙请停税课,增兵辽东、屯田助饷。万历三十九年八月,李化龙一品秩满,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卒于任。赠少师,加赠太师,谥襄毅。有《平播全书》、《治河奏疏》、《场居集》等。

    孙克弘逝世

    孙克弘(1533-1611)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山水、花鸟、兰竹石及仙佛像,亦工书。擅八分。

    孙玮请杜绝借留钱粮

    万历三十九年(1611)正月初五日,署户部右都御史孙玮奏称:国家钱粮只有此数,财用之分属各有职事。近年屡奏诏旨,部职空虚,支放不继,不得随便奏请借留,以亏根本。无奈人情玩愒,无视法纪,视边用如儿戏,不尊重本部职事,不奏不问,数行挪借,即使明旨严禁,亦置若罔闻。臣前次上疏所奏,出入共欠银八百九十五万余两,今虽陆续收解,然十不足一。东西两面之患,殊可忧虑,九边数百万虎狼汹汹不保,实可寒心。除臣部行文各地严催前借钱粮作速补解之外,望皇上下旨令一切京边钱粮随征随解,分文不停,抚按不得请留用,有司不得挪借,则国计甚幸。

    严禁宗室横行不法

    万历三十九年(1611)正月十六日,河南巡抚曾用升奏:宗室横肆,防禁宜先。一、严禁宗室窝藏盗贼。二、严禁宗室抢夺。三、严禁郡王出城。四、严禁宗室出城。五、严禁宗室把持商税。六、严禁无禄宗室打死人。七、严禁宗室开张赌场。八、庶宗训责当申。九、王官辅宗当选。一一束以法纪。否则,万一狂宗姑恶不悛,百姓铤而走险,为虎添翼;亡命之徒,为纣助虐,天下危亡之忧恐不可免。

    李三才罢官

    李三才(?-1623),字通甫,北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是时,矿部使四出,甚为民害。李三才抚淮十三年,即以坚决反对开矿榷税而得民心。上疏请速罢矿税,尖锐批评神宗溺志货财,同时力裁山东税监陈增及其爪牙程守训,进为户部尚书。李三才虽然才大有重名,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结交遍天下。但由于他居官不能守廉,颇通贿赂,用钱无度。当时朋党势成,他与东林党人顾宪成有深交,遂成为一个争论不休,毁誉不一的人物。万历三十九年,值内阁缺人,东林党人以为李三才贤能正直,宜当大用。而工部郎中邵辅忠等人则纷纷上疏劾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贪伪险横”竭力反对他入阁。李三才四疏力辨,杜门不出,要求去官,神宗置之不问。斗争日趋激烈,“朝端聚讼,迄数月未已。”李三才连上十五疏,力请归里,均不得允准,万历三十九年二月十八日,遂径自引去。神宗亦不予问罪。其后,齐、楚诸党惧其东山再起,进而劾他盗皇木建私房,侵占官厂基地,李三才益愤,疏请派人调查,神宗派御史前去勘查,“久之无所得。”万历四十三年,李三才再次上疏为东林党人辨白,齐、楚诸党益恨之。四十四年十一月被削职为民。

    归子顾疏言东南北运粮料之苦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月二十八日,工科给事中归子顾说:东南赋役,莫苦于北运,其受累之甚:一为水脚侵牟。二为沿途需诈。三为交纳之留难。而其迟延更不堪者则有官军漕船虐阻。又江南五府之中,允其随到随行,州县可自为群,不必等候各府集中。或一州一县之中先行,不必等候各县集中。漕军未启行,何妨船户先行,官船未过,可令民船先过。或先或后,俱听其自便,不必非得官先民后,如此,则五、六月风波之险可免,十一、十二月守冻之费可省。

    宣昆诸党成员降罢

    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月大计京官以前,仇恨东林党的宣昆、齐、楚、浙诸党即大肆进行活动,造谣中伤,挑拨离间,散布说:“欲去叶向高,先去孙丕扬;欲去孙丕扬,先去王国(保定巡抚)、王图兄弟”,至大计京官开始时,主持其事的孙丕扬等人将“宣昆”诸党人汤宾尹、顾天埈以及王绍徽等一批人,分别予以罢免、降职或者调外。礼部主事丁元荐亦上疏尽发“宣昆党”诸阴谋罪。浙党首领姚宗文于是上疏攻击丁元荐,为被降黜诸党人鸣冤叫屈,而诸失意被降黜者则相继攻击王图及孙丕扬,皆谓计典不公。

    马孟祯疏论时政“三可虑”

    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十九日,怡神殿发生火灾。御史马孟祯为此上疏说:二十年来,皇上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疏入旨出悉由内侍,真假不可知,此为朝政可虑。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信口雌黄,流言蜚语,此为士风可虑。北直、山东、山西、河南,边年旱饥,民间卖儿卖女,食妻吃子,铤而走险,大有一呼四应之势,此为民情可虑。又时山海参将李获阳因逆税监下狱死,马孟祯为其讼冤,并请释放卞孔时、王邦才、满朝荐、李嗣善等为税监所害而坐狱者。神宗俱不听。

    熊廷弼请设边镇常平仓

    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二十七日,巡按辽东御史熊廷弼请设边镇常平仓,括赎锾银籴谷赈边。明神宗从其请,并说:设常平仓有益于边镇,以后接管官照例奏报、作为官吏考核的内容之一。

    徐兆魁疏劾东林

    万历三十九年(1611)五月初三日,掌京畿道御史徐兆魁劾东林讲学诸人,首先攻击顾宪成。说:臣观今日天下大势尽趋附东林,今年大计京官之误实由此而生。顾宪成自贬官归官,会诸臣讲学于东林书院。不久其徒日众,挟制有司,欺凌乡曲,门庭若市,“假讲学以结党行私,而道德性命与功名利达混为一途”,败坏天下学术。勾结淮抚李三才,专以浒墅关税为书院经费,大肆接受贿赂。讲学所至,仆从百人,挥金如土,“会时必谈时政”,且“大能使南北交攻,邪正角胜而党附”。并劾孙丕扬、丁元荐等人奸欺,为“宣昆”诸党号冤。其后,光禄寺丞吴炯上书,为东林辨诬,说:“顾宪成致书李三才,诚为出位,臣曾责之,顾宪成亦自后悔。今顾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并非细事。”神宗皆置之不理。

    徐大任致仕

    徐大任,生卒年不详,字重夫、号觉斋,南直隶宣城县(今安徽宣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工部主事,岁裁革冗费数千万。后奉命赴真州征税,羡一无所私,为官始终以廉洁著称,神宗曾称其为“清节为天下第一”,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初三日,因事被劾致仕。

    叶向高疏论神宗“万事不理”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南北直隶及湖广等处皆发生大水,抚、按官请罢税使以苏民命,神宗不听。六月十四日,大学士叶向高为此上疏说:徐州以北,阴雨连绵,陆地皆成水潭,水深丈尺,淹田没禾,庄稼尽坏,而且到处飞蝗蔽天,所过之地,千里如扫。京城洪水漂荡,房屋倒塌,街道罢市,万室无烟,啼号之声凄惨。今人情所望者惟有二事:一是皇上翻然悔悟,更图新政;二是调发钱粮,救济灾民。而政务之急,莫过于用人。今自阁臣以至九卿、台省曹署无不空虚。南京九卿只有二人,其余皆已推而未点用。其他各大吏自去秋至今未曾点用一人。赈济之事又不紧急实行。国所以立,惟臣与民,无臣无民,何以为国。“皇上万事不理,以为天下常如此。臣恐祸端一发而不可收拾。”神宗仍然不听。

    翁正春献万寿“八箴”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十七日,礼部侍郎翁正春进献万寿八箴:清君心,遵祖训,振国纪,信僚臣,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赵世卿自动去官

    赵世卿(?-1618),字象贤,号南渚,山东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当政,赵世卿奏救时“五要”,张居正不悦,调出为武昌楚王府右长史。次年京察,落职归家。张居正死,复官,历任户部郎中、陕西副使、以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进户部尚书,善理财,军国之用多赖其力。矿税使四出扰民,赵世卿极论矿税之害,请罢矿税。万历三十二年(1604),苏、松水灾,赵世卿请减免苏、松租税。又极力请减福王婚费和公主出嫁之费。赵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曾兼署吏部,推举无所私。及大学士李廷机辅政。赵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其结党,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人先后攻之,赵世卿自是闭门不出,连疏求去。万历三十八年秋,赵世卿拜疏出城候命,神宗不理。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初一日遂乘柴车经自归里。神宗闻知此事,亦不予治罪。家居七年卒,赠太子少保。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