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6年大事件 1576年大事记 1576年重大事件记录

更多

1576年史志

    记录公元1576年大事件列表

    明-公元1576年-丙子-万历四年-明


    戚继光重筑蓟镇三屯营

    神宗即位,下令增筑边城,遣兵部左侍郎汪道昆阅视边防。蓟镇总官兵戚继光遂请增拓三屯营。至万历四年(1576)二月完成,共增筑敌台三千余座,为侦察守御之用。且移忠义中卫于三屯营内。又分所部十二区为三协,每协置副将一人,分练士马。时张居正重用戚继光,“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戚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命减上供缎匹

    先是,内承运库太监崔敏等人以缎匹缺乏,欲仿先朝事例,差官织造。于是工科给事中候于赵上疏言:自古以来,宦官奉命出外,少有不假公营私,为国家之患的。纵使其人忠厚堪任,而其参随、匠役凭籍声势生事害人亦所必至。况所开疋数大溢岁额,一丝一缕皆民膏脂,东南百姓何以堪。而且皇上登位诏首罢织造差官,曾几何时,而忽有此请。恐怕幸门一开,苏、杭、兰州等地必接踵而行,请令工部复议之后再奏请皇上定夺。浙江道监察御史麻永吉(吉,一作“言”)等亦上疏谏阻,说:国初织造有定所,岁运有定额,皆委官监督,而以按臣纠察之。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偶有派遣内官,然率随置随罢,而当时谋国诸臣如李贤、马文升等人也一再上疏劝谏,以苏民困。皇上即位以来首下民诏取回内官,四海内皆见皇上恩德,而今崔敏忽请差官织造,岂非皇上躬行节俭,与民休养生息之心。乞勒停止,以免扰民。神宗于万历四年(1576)三月二十四日下诏:东南民力凋疲,朕非不知爱恤,但内库供用亦不可缺,准将上用并供用各减一半,遂定为五万九千三百六十匹,约用银五六十万两。仍选廉慎内官督造,作速催解。

    统一各省钱法

    万历四年(1576)四月初九日,户科给事中周良寅上疏议钱法:制钱之名实未一,公私之行使未通,造铸之奸弊未除,禁谕之法令未备。请以官员折俸充铸造之本,仍严卖铜之禁,少铸金背火漆,定拟行使价值,赋税正供,爰金纸赎,例用本折,一切邮传军需,各权分数,取办于钱。令既严,则行自广。此疏,送户部议复,定为四款:专监铸之官,申废铜之令,定折易之数,权简嵌之法。神宗览疏表示赞同,令铸镟边制钱,颁行天下,各省如一开铸,与旧钱兼行,务在便民,令严私铸之禁。

    泰宁部长炒花攻古北口,前总兵官汤克宽追击遇伏死。炒花再次进扰,被戚继光遣兵击退。李成梁两次出击土蛮获胜。张居正采纳漕臣建议,提早漕船启运日期,以避水患,仓储渐增;又从宋仪望之请,遣御史督修江浙水利。吴桂芳开草湾河(出海水道,草湾在今江苏清江市淮河北岸)成。时海口(在云梯关)淤浅,故桂芳另开河道,欲畅其流。

    重修《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初修于弘治年。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修,进呈未刊。万历四年(1576)六月二十一日,大学士张居正等请重修此书。同日,神宗降旨:特命张居正等查照弘治年间创修及世宗敕谕重修事理,择日开馆,分局纂修,“校订差讹,补辑缺漏”,“以成一代划一经常之典”。同月二十二日以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为重修《大明会典》总裁官。万历二十四日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马自强以及汪镗、林士章、申时行、王锡爵为副总裁官,陈经邦等为纂修官。十五年二月十六日修成进呈,计二百二十八卷,以六部为例,分别记述各部门机构设置之沿革、职掌、事例。首载明代官制,次及户口、田土、赋役。对宗藩、俸给、赏赐、礼、仪、冠服、房屋、器用、乡饮、酒礼以及兵制等等亦有详细记述。其内容较《明史》各志为详。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陆治逝世

    陆治(1496-1576)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居包山,因号包山。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游祝允明、文徵明门,其於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工写生得徐、黄遗意。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喜仿宋人,而时出己意,但时露蹊迳,未能神化。晚年贫甚,衣处士服,隐支硎山,种菊自赏。有贵官子因所知某以画请,作数幅答之。其人厚其贽币以谢。治曰:吾为所知非为贫也。立却之。求其画者,请之而强必不可得,不请之乃或可得。卒年八十一。

    王问逝世

    王问(1497-1576),无锡人。能诗文,工书善画,作行草及署书无师承,类米芾,又似黄庭坚。

    毕锵请增贮太仓老库银两

    万历四年(1576)正月十二日,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毕锵上疏言:太仓旧有老库、外库之名,老库关门不放,外库支放。查嘉靖二十三年(1544)老库银除动支八十八万九千两外,尚贮银一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两。至隆庆三年查兑,则仅贮银一百万八七百六十九两。国家财赋岁入有定额,或遇灾伤不得不减;岁出亦有常数,或遇兵荒不得不增。今以万历三年旧贮、新收合计得银七百零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七余两。宜将老库增银一百万两,编号封贮,积之数年。使外库渐赢,老库益实,此为亿万年无疆之利。但今外库止剩三百九十万余两,而各边主客兵年例、修城、赏赍、京官俸薪、商人料价、官军布花等费,皆取给其中。而各钞关轮年征折本色少银十五、六万两;停止开纳事例又减银三十余万两。故须痛加节省,以绝后顾之忧。神宗得疏,赞赏其议。

    刘台疏劾张居正

    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恨御史巡按在外经常凌辱巡抚,事小有不合,便严厉斥责御史巡按,以故言官多不平。当辽东巡按御史刘台奏辽东之捷时,张居正以巡按不得报军功,责刘台违制妄奏,欲绳之以法。刘台不服,于万历四年(1576)正月二十三日上疏弹劾张居正专擅威福,蔑视祖宗成法。如:逐大学士高拱去位,不容旦夕之缓;成国公朱希忠无功而欲越例赠其王爵;不经廷推而引张四维入内阁,荐张瀚为吏部尚书;斥逐言官余懋学和傅应祯;进献《白莲白燕颂》;私自为子弟谋取科第。张居正还在湖北江陵老家大兴土木,建房舍,费银至十万两,制拟宫禁,派锦衣卫官校监治,张居正之贪,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内地而地边鄙。“辅政未几,即富甲全楚”,“宫至、舆马、姬妾,奉御同于王者”。刘台乃张居正所取之隆庆五年(1571)进士,又得张居正的重用,由刑部主事荐为御史,但却劾攻座师,且疏词之激烈为前所未有,由此轰动朝野。张居正得悉刘台的奏疏之后,愤然大怒,上疏威胁说:“刘台为臣所取士,二百年来,未有门生弹劾师长的,臣惟有去位了之”。遂辞职。入宫见神宗皇帝,为自己辩护,说他是为国家正威福,非为个人擅弄权,并“伏地泣不肯起”。神宗对他宠爱如故,亲手把张居正扶起,说刘台是“谗狠奸人”,“诬罔中良,肆言排击,意惟树党植私,不顾国家成败”,答应立即派锦衣卫至辽东逮捕刘台,同时对张居正“慰留再三”,要他“安心供职”。

    吴桂芳请开草湾河

    万历四年(1576)二月十九日,总督漕运兵部左侍郎兼凤阳巡抚吴桂芳上疏请开草湾河(今江苏清江),说:淮安、扬州二府历年水患不止,灾民号泣,所在凄然,盖源于海滨汊港岁久道塞,入海止云梯关一道,致海涌横沙,河流泛滥,而盐、安、高、宝不可收拾。同家转运,惟知急漕,而不顾急民,故朝廷设官,亦主治河,而不知治海。请另设水利佥事一员,专疏海道,审度地利,开草湾及老黄河故道,以广入海之路,修筑高邮东西二坝以蓄湖水,不必专事云梯一关。又请留漕粮五万石、内河工银二万五千四百三十余两,以为开河之用。吏、户二部悉如其请。神宗皇帝令吴桂芳悉心经划。遂征集民夫,筹措财物兴工。历时半载,于同年八月河工成,长一万一千一百四十八余丈,塞决口二十二处,役夫四万四千人,实用银三万九千六百六十两,粮四万六千一百七十一石。神宗皇帝以海口开浚、水患渐平,赍桂芳等有差。

    张翀致仕

    张翀(?-1579),字子仪,广西柳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刑部主事。时严嵩父子擅权乱政,祸国殃民。张翀身怀忠义,上疏劾其招权纳贿,谓严嵩“险足以倾人,诈足以惑世,辨足以乱政,才足以济奸”,请逐严氏,“以快众愤”。被逮入狱拷掠,谪戍都匀。隆庆年间,张翀历任吏部主事、大理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再移为湖广巡抚、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万历初,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召为刑部右侍郎不受,万历四年(1576)二月二十日致仕。七年卒于家。赠兵部尚书,谥忠简。著有《泽然子》。

    抚按官严督有司按季完解钱粮

    金花银急缺,户部以太仓备边银二万二千二百余两抵进,并请令各抚、按官勒限完解。至万历四年(1576)三月十四日,神宗下诏:金花原系正供,且折纳甚轻,又分季解进,何尝累民,皆因势豪奸顽之人不纳或领解员役侵欺,以致租欠至一百六十万两。一旦查核,辄称朝廷催科严急,鼓煽流言阻抗,乃以备边银两借供上用。以国家常赋惠养奸豪,非我祖宗立法之意。各抚、按官今后必须严督有司每年务按季完解。敢有倚势抗拒并侵欺者,即便参奏拿解,从重处分。若抚、按官徇私怠玩,当以不称职论黜。时户部左侍郎李幼滋说:近来行一条鞭法,金花与各项钱粮无别,故诏书但蠲各项钱粮,而小民无知,便谓金花亦在其内。有司莫知所办,业已混行催征,小民不明其故,辄谓诏书不可信。以后征收,虽行一条鞭法,务必将款项一一开明;如某户秋粮若干,本色若干、折色若干;金花银若干,漕粮若干,某仓粮若干,某项最急,某项次急,某项虽诏下不免。每户给与印单一纸,以使小民明白不迷,输纳方便。神宗接疏降旨说:今内外诸司,凡事一体遵行祖宗成法,不得妄生意见,条陈更改,反而滋生弊端。违者一律以变乱成法论处。

    吴桂芳奏报万历四年实际过淮漕粮数

    万历四年(1576)三月十六日,总督漕运侍郎吴桂芳上疏说:万历四年分应运漕粮四百万石,内除改折、截留并山东、河南、徐州,例不过淮外,实该过淮粮二百八十二万八千五百七十五余石,按照上年规定以霜降前一日发单,大寒前一日开兑,自万历三年十二月初七日起至万历四年二月二十二日止,运官孙永忠等押帮船共计八千二百一十艘,装载前粮俱数过淮完毕。

    张居正疏论安民致治之道

    万历四年(1576)七月初六日,大学士张居正上疏说:致治之道,莫先于安民;安民之法,莫重于守令。今之为守令者,削下奉上以希声势,奔走趋承以荐举,征发期会以完簿书,苟且具文以逃罪责,其实心爱民者,未曾多见。明春外计,考察举措,乃向背所系,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虚文矫饰,虽名气很大,亦当列为下考。请令抚、按官肃清吏治以俟考成。神宗允准。

    宋仪望请修江浙水利

    万历四年(1576)七月十一日,巡抚应天右副都御史宋仪望上疏说:三吴财用所出,水利最急。自嘉靖以来,未尝大修,沟港日淤,圩埂尽废,旱涝无备,而根本之忧在于修浚吴淞江、淀山和三泖。盖由“三吴水势,东南自嘉、秀沿海而北,皆趋松江,循黄浦入海;西北自常,镇沿江而东,皆趋江阴、常熟。其中太湖潴水,汇为巨浸,流注庞山、渎墅、淀山、三泖、阳城诸湖,乃开浦引湖,北经常熟七浦、白茆诸港入于江;东北经昆山、太仓,刘家河,东南通吴淞江、黄浦,各入于海。诸水联络,四面环护、中如仰盂。杭、嘉、湖、常、镇势绕四隅,苏州居中,松江为诸水所受,最居下。乞专设水利佥事以裨国计。”疏下工部议,不同意专设水利佥事,但遣御史督责。

    杨思忠逝世

    杨思忠(?-1576),字孝夫,号南泉,山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人。嘉靖二十年(1431)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嘉靖二十九年,世宗欲迁仁宗的神主入祖庙,并将孝烈皇后附祭于太庙。下廷议,人莫敢言。杨思忠以为不可,上疏据礼力争,世宗大怒,衔恨思忠,每当迁官,辄不批准。过三年,杨思忠上疏贺正旦日食不见阴云,世宗摘其疏语不成文,说杨思忠“怀欺”,久不忠,命廷杖一百,斥为民。隆庆元年(1566)起掌吏科,三迁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五年改南京户部右侍郎。万历四年(1576)九月初六日卒。

随机查看

更多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